第二节 技术管理机构设置与沿革 建厂初期原三、四两厂都未设专职技术管理机构,而是在生产管理部门设技术管理人员。两厂合并后,厂设专职技术管理股,付技师陆椿年任技术股付股长。1954年工厂升为二类厂股改为科,仍由陆椿年担任科的领导工作。1957年,改为技术检验科科长凌洪藻,科内配王克俭、陈东兴、赵志林三名技术员,他们都对汽车有着丰富睾践经验。以后又从老工人中提拔上来的田景阳技师,从专业汽车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冯郁文、颜永本技术员,这些技术人员在修车的过程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1958年沈阳军区后勤部领导的汽车修理厂移交给农垦部以后,工厂的生产对象起了根本变化,由手工操作的修理厂,转变为自动、半自动机械化的农机配件制造厂。移交后的技术管理机构稍有变动,技术检验科又改为技术科,科长慕成思,科里的工作人员是技师田景阳,技术员王克俭、陈东兴、林俊岭、冯郁文,绘图员于周亮,化验员朴永坤。
由于生产对象的变更,对技术工作的要求不仅量大,速度要快,走在前头。工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向农垦部提出增加工程技术人员的报告,于1958年国家分配来厂三名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李裕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梅运兴,济南工学院毕业的魏继德。
1960年投产以后,张庆年任技术科科长,科下设工艺组、化验室、描图室、资料室。1962年郭文经任技术科科长。1963到1968年宋振志任技术科付科长,1969年撤销科室,成立了生产组,组长现役军人周运松。1970年到1971年生产组改为生产指挥部,主任现役军人金惠农,付主任高恩博、魏兴安。生产、技术、检验、动力等统由生产指挥部领导。1972——1974年厂又成立了技术动力科,宋振志仍为付科长,1975年宋振志调走,矫明任付科长。1977—1980年又恢复了技术科,李宝珠工程师任科长、矫明任付科长,1981到 1983 年工程师张志成任科长。1984年工程师江建国任科长,张景瑞助理工程师任付科长。从1960年技术科下设有理化试验室,但时分时合,1961—1962年从科内分出,为单独单位,赵德利任主任。社教后又合并在技术科内。1981年又分出单独成立为付科级单位,张伟寰工程师任主任。
科技办的成立:
于1977年根据生产变化的需要技术科分为两个单位。从技术科工程技术人员当中抽出一部份,单独成立了科学技术办公室,李玉钧任第一任主任。科技办主要任务是:收集科技信息,研究科技情报,新产品设计和测绘等有关科技工作。其目的就是增强工厂的应变能力,扩大新产品,从而使企业适应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1983年科技办改为科研所,刘玉龙工程师任所长,陈彦平助理工程师任付所长。1984年末科研所由10人组成,除所长、付所长外,还配备了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8 名从事科研工作。58年转产以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人员的共同奋斗,设计、试制成新产品和大型工装共34项。大部份本厂投产,小部份试成后交付给兄弟单位生产。
技术管理机构设置与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