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历年质量事故

第五节 历年质量事故



  军工生产时期,汽车修理质量事故主要是返工,返工分厂内和厂外。
  从1954年开始加强质量管理,全厂各车间普遍建立质量检验记录,积累原始资料,对质量控制、分析和明确责任,起到一定作用。全厂返工率从元月份的2.67%,到10月份下降到1.13%,尤其 9月份最低,曾降到0.63%。
               1954年1—10月份返工统计



  汽车修理既不发生大批废品,亦不发生退货,它是用返修率来考核工作质量,特别以厂外返修列为质量事故。
  1955年由于开始执行“技术质量标准”,厂外返修率增高,而且曾派修理工远到大连等地进行返修。1955年厂外返修情况如下表;
               1955年出厂车辆返工情况表



  上表系来厂接车部队在验收时所发生的返修,规定列为厂外返工,出厂台数是指标准大修。返工车辆有五种厂牌,返修部位大部是引擎,其质量事故如下:
  1、吉斯150:活塞肖过紧,造成活塞变形,发生响声;活塞环环槽间隙小,运转产生高温;活塞环失园,造成换气响声。
  2、美吉普:后转动轴接手磨损,水泵铜套磨损没按标准修复3活塞椭园小,造成裙部脱落。
  3、嘎斯67:离合器齿轮铜套发生响声;变速箱主轴回油槽漏油;变速箱二、三挡移动不灵活3凡尔座间隙大产生单音响声。
  4、道济T234:后轴套弯曲造成后半轴扭断。
  5、道济T214:活塞环渗油。
               1957年厂外返修台数统计表



  1961年工业生产采取“边试制,边投产”的原则。农机配件生产情况是品种多,批量小;新产品多,试制能力弱,工艺图纸不完善,生产操作差错多,工艺修改多。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废品率高达38.9%,返废损失价值全年129,500元。
  在主观上忽视了“稳准”的原则,由于任务急,对试制产品检查鉴定不周,试制尚未完全取得成功,即忙于投产,如凸T—54连杆罗丁,产品看起来简单却报废500只,是成批报废,而对复杂产品,由于重视,倒不易出废品。
  根据农机配件和整机制造时期质量统计资料反映,质量事故年年皆有,只是轻重不同。统计如下表:
               历年产品严重质量事故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