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编制《临时财务总结》
第五节 编制《临时财务总结》
1951年8月公营农场管理局与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管理农场的机构合并,所领导的直属农场由过去的六个增加到十二个,而间接领导的省属农场也有所增加。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动和领导机构力量的加强,急需尽快了解熟悉各农场的资产、负债和1951年预计盈亏情况,以决定下一年全局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为提前准备编制下年度预算,安排流动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为下年度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为此,公营农场管理局经理处在马凯处长组织下,制订《编制临时财务总结办法(草案)》,并于1951年10月15日下发各农场执行。
编制《临时财务总结》是通过编报预计完成情况表达到财务总结的目的。它包括四张主表和四张附表。主表为“第四季度生产财务收支计划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成本计算表”。附表有“固定资产明细表”、“材料明细表”、“在产品明细表”、“产成品明细表。”
“第四季度生产财务收支计划表”,以“收入项目”、“支出项目”分为两大栏,按月预计各项收、支金额,并以“银行信贷增加额”、“银行信贷减少额”两个项目调整收、支项目,以期求得该“收支计划表”的平衡。
“成本计算表”是分作物按品种计算其总成本及种子费、油料费、工资、畜力费、水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一般支出、管理费等,并对总产量加以估计,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先按截至9月底在产品余额及生产支出各科目余额加上10~12月份预计生产支出额后,再按成本计划方法分配计算各种作物的产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或灾害损失数额,据以编制成本计算表。
“资产负债表”以“资产”与“资本及负债”项目把该表分为两大栏,反映年末预计的总计数。
“损益表”格式同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编制,首先要编制 1951年底结账前的月计表,其编法是将截至9月底的账面额,填入“1951年9月底账面数”栏内。以表代账方式将财务收支计划表中各科目数额转入月计表中“10—12月预计数”栏内,在转入时凡在财务收支计划内支出项目数额转入月计表相应科目借方,收入项目数额转入月计表各相应科目贷方。据已结转后的月计表将实际数额与预计发生数额相抵后,结出年末应有数额,然后再按比例数额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由于农场主要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产量到9月末已基本定局,以9月末实际数额编制财务总结准确度较高,故临时财务总结要求9月底编制,并采用9月末实际数;10月~12月底采用预计数额,将实际数额与预计数额合并一起,构成 1951年末数字。
编制1951年临时财务总结,是建场以来首次提出的加强农场财务管理主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对预先掌握农场全年生产经营情况,合理安排下一年度资金,起到重要作用。这一《临时财务总结》虽然尚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但自 1952年始便坚持下来,并在以后逐步改进,成为农场财务预计总结,其质量和准确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项措施以后演变为财务预计完成情况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