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会议

第二节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会议


定期或不定期召集主要领导、财会业务主管及财会业务人员的会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讨论贯彻制度,研究、总结工作,是实施与加强对财会工作领导,提高财会工作业务水平的有效工作方法。在黑龙江垦区建立初期,这一工作方法对于克服供给制思想,走上企业经营的道路;对于加强经济核算,建立经济核算制;对于克服财务会计工作的混乱局面,制定与执行财务会计制度,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1950年4月直属农场会计主任会议
  1949年初公营农场管理处制定《机械农场会计规程(草案)》,并在1949年末会计会议上布置实施,初步使会计制度统一起来。但这一制度也有其不够切合实际之处,“为着要总结检查新制度执行情况和缺点”,公营农场管理处于1950年4月份召开了“第一季度直属机械农场会计主任会议”,讨论了对制度的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主要包括预算(岁出)以数目金额把生产计划进一步具体化,即按一定的生产计划进行工作所需的资金,也就是现金使用计划,所以要求一切预算外支出一定要通过会计室编制追加预算,请求批准后才能执行,绝对限制先用后请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会计室每月应核对原材料一次或二次,并要求经理科进行实际查点;管理处每季度与各单位对账一次,一日以上不能归还借款的借条,都要记入严暂付款”账内;只有因公负伤者可支给医疗费;各单位自己规定的奖赏制度必须报局批准。此外,还对会计报表及成本核算中有关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次会计主任会议,对经营工作中的问题作了统一规定,对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化管理,严肃财务会计制度具有重大影响。
  二、第四、五届场长会议研究计划与成本核算问题
  1950年初,垦区新建农场尚处于生产组织不固定、地块不规整、部分人员实行生活供给制等,国营农场生产经营中问题很多,但主要还是计划管理问题与成本核算。
  1950年3月15日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第四届场长会议,顾绍雄在会议总结中提出生产计划问题。首先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要求生产计划要有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计划内容包括:(1)各种作物生产计划;(2)农场建设计划(包括办公室、家属宿舍、仓库、油库、修理厂、道路桥梁、植树造林);(3)副业计划及种子、油、原材料计划;(4)人员培训计划。
  1950年6月15日顾绍雄局长在第五届场长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总结了“成本核算”的情况。报告中指出:“今年春播的成本核算乒作,大部场子是作了记录了,虽然在计算上还有若干缺点,但比去年作的好,大体上体现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与开始向这方面迈进”。报告以鹤山农场成本核算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成本核算方法,分析了当时成本高的原因。
  三、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国营农场会议研究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制问题
  1952年底国民经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了国营农场会议。这是中共东北局在进行了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召开的。会议认为自1947年开始,五年来国营农场已初具规模,但其主要问题是产量较低,浪费较大,成本过高,经营不利。
  这次会议讨论了东北局《关于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参加会议的人员明确了国营农场的性质和任务,并切实解决了农场存在的某些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林枫以《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办好国营农场》为题作了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特别强调了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制问题。总结报告指出:
  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树立依靠全体职工办好农场的思想,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认真地贯彻经济核算制,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切实地做到提高产量,消灭浪费,降低成本。
  为了贯彻经济核算制,必须克服供给制的思想,必须精打细算,消灭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贯彻经济核算制中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切实实行定额管理,要实行人员定额、生产定额、工作定额和消耗定额等等,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超额奖励制。
  1953年在保证耕作质量的前提下,每台中型拖拉机应当耕种220~250公顷土地,机械农场每一个人应当平均种地15公顷;每一套马拉农具应种80公顷;使用马拉农具农场的工人,每人平均应种地8公顷;油料的消耗应尽量降低。这个定额应根据生产的提高逐渐修正,逐渐提高。
  在1953年每公顷成本要比今年降低20%~30%。
  为了消灭浪费,必须建立责任制度,消灭无人负责的现象。要建立与健全作业区和耕作队,切实严密劳动组织,把人员机器和土地固定起来,实行包车包地包产量制度。
  国营农场在经营管理上必须实行严格的计划性,必须制定切实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必须发动全体职工进行讨论,把生产计划变成为全体职工自己的计划,农场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农场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
  国营农场必须建立与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在今年冬季一律进行清产核资,把过去的账目切实进行清理,把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切实分开。
  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充分利用农场的副产物,可根据条件和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多样化的经营。目前在经营上最主要的是农、牧、林结合,农场自己所需要的粮食和蔬菜应有计划的生产,以便达到自给,同时可举办某些必要的农产品加工业。
  为了解决农场的职工福利问题,目前凡可能和急需举办的福利事业,必须立即举办。国营农场应建立场长基金制度。
  总结报告针对当时国营农场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国营农场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财务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为以后国营农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