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第二节 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1951年9月,国家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总局根据苏联国营农场所用的计划表格结合我国国营农场具体情况,制定了《国营农场生产财经计划编制方法》,1952年试行。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第109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国营机械农场经营规章》中第14章第75条规定:“各场必须制订国营农场生产财经计划……各场必须在这些计划的规定下,进行组织农场的一切生产工作。”于1952年12月12日国家财政部公布并于1953年1月1日起施行《国营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编审办法》。在此同时农业部修订了1951年的《生产财经计划编制方法》,并改名为《国营农场生产财务计划》。1954年11月,农业部根据国家计委及财政部关于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有关规定,制定颁发了《中央农业部所属企业单位编制1955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草案有关事项的初步规定》。加强财务计划管理,成为这一时期财会工作特点之一。
  1955年农业部财务收支计划表格由5张主表和1张附表组成。“农(牧)场生产财务收支计划总表”,计财农(产)01表,以收支平衡表方式反映农(牧)场计划年度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并确定企业财务与国家预算的相互关系。“农(牧)场商品销售收入及利润(亏损)计划表”,计财农(产)02表,反映企业的计划利润(亏损)。“商品销售收入及利润(亏损)计划明细表”,农财计(产)02表附表1,反映农 (牧)场商品销售收入成本支出及其盈亏的详细情况。“农(牧)场生产固定资产折旧计划表”,农财计(产)03表,反映计划期内应提基本折旧基金及大修理基金情况。“农(牧)场生产流动资金定额及来源计划表”,农财计(产)04表,反映农(牧)场自有流动资金情况。“农(牧)场提存企业奖励基金计划表”,农财计(产)05表,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应提存的企业奖励基金数额(根据中央规定以工资总额4%计算提存)。
  黑龙江国营农场管理厅1955年又补充增加了《成本计划格式及编表说明》,成本计划表包括:“植物产品汇总成本计划”,计成01表;“植物在产品汇总成本计划”,计成02表;“畜禽产品汇总成本计划”,计成03表;“植物栽培成本计划”,计成 04表;“种子措施费计划”,计成05表;“人力耕作工资及附加费计划”,计成06表;“畜力耕作费计划”,计成07表;“机械耕作费计划”,计成08表;“上年植物在产品成本分配计划”,计成09表;“畜禽饲养成本计划”,计成10表;“共同生产费计划”,计成11表;“管理费计划”,计成12表。
  农场编制年度生产财务计划的一般程序是:根据各部门下达任务,生产队编制生产财务计划后由作业区汇总,上报场部,场部再加上辅助部门生产财务计划、企业管理部门计划,汇总制订出全场生产财务计划。
  除了农场年度生产财务计划,当时黑龙江省所属农场还开展阶段计划管理,按农时分为备耕、春耕、夏锄、麦收、秋收、冬检冬训六个阶段,不但按阶段编制作业计划,还要考核阶段作业成本。如1954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对麦播成本考核,用以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见下表。


 
  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重视定额工作,有专门的定额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制定了人员编制、机具配备定额之外,还有《国营农场机械人力作业定额手册》及其他各种消耗定额。根据各项定额开展群众性的定额核算,进行拖拉机的班次作业量,油料消耗,修理费用使用等项目的核算。1953年麦收中宝泉岭农场福禄屯作业区 C—6康拜因212包车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小时工作制,重视机械保养减少故障,增加纯作业时间,收割小麦班次效率平均达21.41公顷,每公顷降低成本48%,创全场麦收单位成本最低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