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大跃进”对垦区财会工作的削弱

第三节 “大跃进”对垦区财会工作的削弱


1958年后的一段时间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代表的“左”的路线占据主导地位,过份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运动,扰乱了正常工作秩序,各项财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使管理水平下降,使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破坏,给经济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
  铁道兵农垦局1958年下发《为贯彻“财务包干制度,核算办法”及编制跃进计划的通知》,要求“用大收大支,满打满算,定额包干,量入为出的算账办法,将生产、基本建设、水利、工副业四项合而为一,统一表现在生产上”,“只要把总账控制住,各项作业成本就不必细算,集中力量算好这一大账”。要求会计人员“大胆打破常规,把算账方法尽量简化,过去的账户科目及成本核算规定,凡是违背这个精神的,都可以修改和推翻。”由于强调简化,出现了以表、单、卡、凭证代账的许多办法。其共同特点是“尽量利用原始凭证、表、单,代替明细账,被称为“无账会计”,加之浮夸风的兴起,决算不实,损失浪费惊人,造成连年亏损,资金紧张,工资欠发。
  在生产规模最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友谊农场,“大跃进”前生产和基建分设两个会计室,“大跃进”开始并为一个会计室,会计人员由原来20人(包括计划、统计人员)砍掉75%,只剩7人,其中出纳兼统计1人,结算1人,成本兼计划1人,材料、固定资产2人,正副科长2人。人员大减,还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否则就被认为走白专道路。大砍大减的后果是会计核算难以完成,会计监督无从谈起。在“大跃进”洪流冲击下,该场也推行了以单代账。记账凭单为复写式一式两联,第一联为记账凭证,第二联为明细账卡片;根据第一联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一式两联,第一联为科目汇总表,第二联作为总账。以单代账的后果,一是明细账串户难以查找;二是往来账混乱之极,到年终势必重新登记账簿,才能进行决算工作。该场在“大跃进”中,试图以四张报表反映农场千变万化的经济业务,这四张报表见下表。
            “大跃进”中友谊农场四张报表









  项目:国家投资(按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单列)、基金(按固定资产折旧单列)、银行贷款



  项目:一、农业建设二、畜牧建设三、工副业建设四、房屋建设五、水利建设六、林业建设七、其它建设。以上各项目均分列单项目
  在查哈阳农场,1958年的“大跃进”使多年形成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受到了冲击,出现了“以表、单、卡、凭证代账”,会计无账,核算人员下放,财务队伍削弱。产量浮夸,决算不实,损失浪费惊人。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1959年一1961年,三年总亏损额为1 039.3万元,产量也严重下降,1961年平均亩产降到47公斤。
  1958年社会上刮起“大破大立”之风,使二龙山农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制度被废掉了,精简了业务熟练的老会计。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会计兼出纳和保管员,钱物一把抓的财务管理制度。基层会计不设账,以报表形式向上报账。基层只顾生产而不讲核算,上边也只算收支大账。
  1962年省属国营农(牧)场财务工作会议《情况反映》指出农场财务工作在“大跃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会计人员质量不高,调动频繁,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九三地区农场局滕善杰同志说:“平常我们很少过问会计工作,要数字才找会计”。查哈阳农场地区局胡干臣同志说:“有些负责同志看到一些工作做的好的会计,认为做会计工作可惜啦,结果调动作其他工作”。许多场反映会计人员质量不高,如北方农场生产队核算员60%是由“盲流”担当;通北农场五个生产队,有三个队的核算员是“盲流”;赵光地区局反映,各场许多材料保管员不识字,不会记账;海伦农场现有38名会计,只有3名熟悉业务工作;九三地区嫩江农场,7名会计一年中调换了6名。
  2.制度不严,纪律松弛,会计工作不好干。有些不合理的开支,书记、场长批条子,会计人员顶不住,还挨批评。赵光地区农场局财务科长武万民说:“计划外搞基本建设,资金挪用,上级领导部门年终也给列决,结果是会计人员唱了一年包文正、闹了个三花脸!”也有的说:“场长叫锄草,上级要报表,不知做啥好”;嫩江劳改局魏振龙副局长反映:“有的场长批评会计说:你不参加劳动就没有生产观点,不参加运动就没有政治观点,不给钱就没有群众观点(计划外基本建设款)”;通北农场会计坚持财务制度,场长批评说:“会计必须服从场长领导,就像指挥员指挥战士打仗一样,不听指挥就是叛变,你就得服从。”
  3.失盗受怀疑,“三反”是对象。有些单位没有根据的怀疑会计贪污,嫩江劳改农场会计室丢了小金库(内有200元),情况没查清,县公安局就把会计抓去审查15天,回场后还降了两级。后来查清钱还是别人偷去的。新“三反”运动中,有些人被无故地列为“三反”对象。如阿伦河农场会计反映:“我在运动期间没有问题,也被怀疑了40天。”
  4.会计想如实反映情况,场长不答应。泰来种畜场会计马占林反映:1959年实际亏损40多万元,场长拍桌子说:“今年赔钱我上法院!”结果把每支鸡作价7元,把河里的鱼作价5万元,报了赚钱决算。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多人反映不安心会计工作。九三地区农场有的会计说:“我算当够会计了,今后不但不叫我儿子当会计,连我孙子也不叫当会计”。几年来会计人员没有评级晋级,待遇低,也有一定影响。现在有些农场出现了会计“后继无人”的现象。
  座谈中有些农场的会计还有顾虑,认为这次会议农场领导没有参加,回去后坚持财务制度有困难,北方农场会计说:“我给场长打电报请场长参加会议,我宁肯列席”。也有些会计要求这次会议后再召开一次农场场长会议。
  “大跃进”给农场财务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后果是严重的。归纳起来,一是对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冲击,农场简并会计机构,下放会计人员,以参加集体劳动冲击业务工作,坚持制度的会计视为“管、卡、压”,钻研业务的是“走白专道路”;二是科学的会计制度改成收支大账,取消成本核算,“单据在抽屉里,账在脑袋里,钱在银行里,物在仓库里,肉烂在锅里”,造成财产不实、资金不实、成本不实、收支不实,最后是盈亏不实;三是合理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被取消,资金来源渠道打乱,用途不明,基建生产不分,互相挤占,物资材料采购失控,管理混乱,生产瞎指挥,无效劳动多,职工积极性严重受挫,最后导致大量的经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