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友谊农场初期的财会工作及其经验

第七节 友谊农场初期的财会工作及其经验


友谊农场是前苏联援建的大型谷物农场。建场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指出:友谊农场要出经验、出粮食、出人才。友谊农场的财会工作与农场的开荒建场、生产及生产管理工作,都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按前苏联办国营农场的经验进行的。担任农场总会计师顾问的苏联专家巴雷·什尼科夫就如何做好国营农场的财会工作曾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多被采纳实施。苏联专家撤走后,附近社队并入,友谊农场发生很大变化,但在农垦部及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友谊农场财会人员紧密结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在财会工作中,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有许多经验被推广到全垦区乃至全国农垦。
  一、建场初期财会机构的设置及总会计师职权
  建场初期,在场长领导下,实行主任技师负责制,即农业总技师、机务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负责制。根据苏联专家建议,总场设总会计师领导的会计室和经济计划科两个部门,总场会计室配备副总会计师,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材料会计、固定资产会计、出纳员(副总会计师直接领导成本会计,财务会计领导出纳员,材料会计领导固定资产会计)。分场设财务组,配备会计主管1人、会计1人。生产队设统计员1人。
  在总会计师负责制中,规定总会计师的职权如下:
  1.凡是农场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及编制会计报告工作的人员(包括总场会计室、基建会计室、分场、修配厂、汽车队等单位的会计)以及经济计划科的工作人员,均应服从总会计师的领导。
  2.总会计师下达关于会计业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方面的命令和指示,农场各部门、各分场、各单位及辅助企业部门都必须予以执行。总会计师在对正确及时地处理各种会计业务以及应向会计室提出凭证及报表方面的命令,农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农场各部门、均必须按要求及时地向总会计师报出一切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所必须的凭证、命令、指示、合同、计划、预算定额及其他有关凭证,对于完不成及违背总会计师命令及指示的人,应受到场长的质问。
  3.农场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会计和业务报告由场长和总会计师签字批准;现金、材料及结算方面的全部凭证,应由场长及总会计师签字或由他们所委托的人签字,否则均认为无效,且材料负责人及会计核算人员也不应执行;凡应由农场所签订的关于存放商品、材料物资及所完成的工作、劳务等合同、协议以及现金业务方面的命令,均应事先呈交总会计师批准,如果合同、协议和命令等与政府法律规定以及上级机关的命令和指示不相符合时,总会计师有权不在这些凭证上签字批准。
  4.总会计师有权不接受和不处理那些为政府法律规定所不允许的以及违背上级机关规定的资金、设备、家具、商品、材料物资及其他物品的验收、登账、保存及消耗条件相背的一切凭证。总会计师在得到与政府的规定及所规定会计核算及报表制度不相符合的指示时,应拒绝执行,并同时以书面形式提报场长或签字的副场长,提出其不合法性。如果场长不顾总会计师的反对,以书面形式批准该项指示时,则总会计师应去执行,但执行这项不合法指示的全部责任将由场长个人负责(在苏联总会计师则应当及时将此事报告上级领导和国家监察部)。
  5.场长在任免及调动总场会计室、分场和各单位的会计人员时,应根据总会计师建议或取得总会计师的同意后进行。
  6.总会计师对总场会计室及经济计划科所负职责的完成负有个人责任。总会计师在进行会计核算及编制会计报告的组织步骤方面,要服从上级组织的总会计师的领导。
  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
  建场初期实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即综合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体制。分场、生产队的一切开支由总场统一支付,分场向总场报账。分场所需的一切物资由总场统一供应,分场仓库作为总场仓库的分库,分场和生产队需用的物资在分库领取,一切收入统交总场,生产的产品由总场统一处理。
  生产队每日把工作、生产、作业情况以人机畜作业核算单形式报分场,分场据以登记机械作业和植物栽培作业登记簿,于月末根据登记簿编制生产报告表,连同分库的物资变动报告上报总场会计室。人员工资由生产队、分场编报工资表经分场汇总后到总场领取现金,发放后再将工资表返给总场会计室进行账务处理。
  1958年初,农场总结了前三年办场的经验教训。从基层到总场一致认为友谊农场是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总场一级核算,人财物的权力高度集中在总场,这种苏联式的管理核算模式,既不符合中国国情,又不便于管理,不利于调动分场、生产队两级管理的积极性,生产、管理、核算相互脱节的结果造成分场、生产队只顾生产,不计成本,经营利润低,完不成年度利润计划。于是,农场从1958年开始实行三级管理,总场、分场两级核算,60年代初又改为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三级核算。
  1962年6月14—16日农垦部在虎林召开座谈会,学习邓小平同志在5月26— 28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所作关于农场规模和管理体制的指示,对大中型农场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核算体制加以肯定。王震部长亲自主持会议。参加讨论会的有牡丹江和合江农垦两大直属垦区的领导,友谊等五个农场的负责干部。讨论会认为三级核算制的特点是:(1)管理人员较少,企业管理费用低;(2)有些设备分场可以共同使用,既减少设备购置,又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3)总场、分场、生产队合理分工,统一安排水利交通道路和多种经营,便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加工;(4)由于总场统一组织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分场和生产队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农牧业生产;(5)组织分场之间的协作,互相支援,可以增强抗灾能力,农场统负盈亏后,部分分场遭灾减产时,也容易恢复生产并可减少亏损补贴。讨论会还认为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根据垦区情况完全适用于30—75万亩的大型农场,在30万亩以下的农场则采取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形式。
  盈亏计算到生产队,怎样算,要解决方法问题。八一农垦大学教员陈自成提出“双轨平行记入法”首先在友谊农场试验,随后在垦区内推广。所谓“双轨平行记入法”仍是一种报账制的方法。是在分场财务组记账核算各生产队盈亏的同时,生产队也建立完整的账簿体系。对分场财务组进行会计记录的所有原始凭证复制副本,记入账簿,并计算成本。由于分场和生产队可以同时取得结果完全相同的两份核算资料,故称为“双轨平行记入法”。这一方法可以使生产队干部和群众在平时即掌握生产费用支出与成本发生情况,有利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加强,因生产队会计人员业务还不熟悉、水平不高,为防止会计核算资料错乱现象的发生所酿成的不良后果,有其可取之处;但无论是分场财务组还是生产队会计都要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每笔业务,毕竟是“双轨平行”的重复劳动,有其繁琐、复杂的弊端。这种方法,在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场推广后被一部分农场引用,随着生产队会计核算的加强,生产队作为一级会计核算单位的正式建立而终止。
  三、经济活动分析的开展
  根据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从1956年起,在农场各单位及总场广泛进行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方法是召开月份及年终会计决算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并编制经济活动分析表。
  1.月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规定为每月11日前召开。召开的程序是,农场各单位于每月9日前在分场(或各单位)召开,由农艺师、机务工程师、经营管理人员、生产队和苏联专家参加,分析内容为产品生产成果和费用支出成果。总场于每月11日前在总场部召开,由分场长、分场主管会计、直属单位领导,农业总技师、机务总工程师、经营主任、劳资科长、总会计师、场长及苏联顾问参加,分析内容基本与分场相同。
  2.年终会计决算经济活动分析会议。规定为会计决算完成后十天内召开。内容较为全面,占用时间长,参加人员也多。分析内容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分析。(1)植物产品产量分析;(2)影响植物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因素的分析;(3)单位面积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第二部分:成本的分析。(1)对植物栽培产品总成本的分析;(2)对影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3)对主要产品的成本分析;(4)对共同生产费计划情况分析;(5)对企业管理费的分析。
  第三部分:对产品销售成果的分析。
  第四部分:对财务状况的分析(1)自有流动资金保证程度分析;(2)定额流动资金的分析;(3)结算资产与结算负债的分析;(4)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分析;(5)对资金占用规律的分析;(6)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第五部分:分析的结论:(1)生产财务计划执行情况阐述;(2)生产财务工作上报主要成绩;(3)生产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4)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改进意见。
  3.分析中主要使用“比较法”和“相对指标法”。  年度决算分析表名称见下表。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友谊农场在开始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中,也总结了这一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在实践逐步得到改进。归纳其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有: (1)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按月分析与作业阶段脱节(如麦播、大田播种、夏锄、夏收、秋收等),频繁分析会影响生产,又会淡化分析有失重点,并难以统一结论,应改按作业阶段完了后十日内进行为好(如有畜牧业则应按季进行)。(2)只有数字分析,缺少文字说明,会计与农机等部门缺少配合,要做好分析准备工作,要求各参加部门写好分析材料。(3)1956年成本费用没有按生产队加以控制,致使生产队对费用分析关心不大。(4)分析的结果只发个通报了事,没有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并对分析会议所作决议事项落实情况缺乏督促和检查。
  5.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收效。友谊农场开展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收到巨大成效。主要表现在:(1)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便于改进;(2)可以经常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保证年度生产财务计划的实施;(3)可以对所属单位的经营活动给予正确评价,促进其改善工作;(4)通过公布经济活动分析结果,便于职工了解生产进程、产成品及费用收支情况,从而增加职工参与管理,提高经济核算思想。
  四、建立财务由农场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及分权管理制
  友谊农场筹建是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技术工人要培训,苏联赠送的全部机械设备要接运,生活物资要采购。有很多物资没有运输手续就从四面八方发往农场,而且是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管理费用也与日剧增,这就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了及时纠正这种不正常状况,建立企业管理正常秩序,一方面要求财会人员与采购人员及时结算,一方面向发货单位发出清欠函并申明今后要按正常结算手续办理。同时在农场内部,按照苏联国营农场管理经验,严格经济核算,实行计划管理,对成本、费用的支出建立农场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开支得到有效地控制,财务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加强,经营管理走上正常轨道。
  根据农垦部指示,为了系统地介绍友谊农场的经验,于1956年编印了《国营友谊农场生产核算制度》、《国营友谊农场物资核算制度》(包括定额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部分)及一支笔审批制度的经验发往全国各地国营农场参考。
  在合江农垦局1959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计财工作会议上,友谊农场以《友谊农场的分权管理制》为题作了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人员一致称赞,并在黄家景局长所作会议总结报告中得到肯定和推广。
  分权管理制的核心,是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确定对农场的生产计划权、产品处理权、资产管理权、财权在三级管理体制下总场、分场、生产队各级的处理权限。
  生产计划权,由总场统一安排下放到生产队自主安排,分场汇总,但必须服从总场按全场计划作统一调整。
  产品管理权,全部农、牧、工副产品由总场统销逐步改为上交粮和主要畜产品由总场统交,以后又改为按总场上交粮计划由分场、生产队直交,其他农、牧、工副产品少量自销直至全部自销。 自销部分的销售价格先由总场根据国家牌价统一规定,陆续下放到生产单位自定但不许违反国家制定的价格政策。 自用产品计价根据合江局规定:凡是农场内部各部门相互间使用土产品一律按国家收购价格计算。粮食出口任务仍由总场统一组织完成。
  资产管理权,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以及场内调动权由总场统一管理,逐步将场内调动权下放给分场,生产队对分配使用的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和保管权。固定资产的折旧标准,由总场根据上级规定标准制定。
  定额资产管理权,即除农业、畜牧业产成品以外的生产所用的种籽、饲料、肥料、燃料、零星配件、其他材料、低值及易耗品等物资,从采购管理到供应,属于国家统购物资部分其管理权仍在总场外,其他物资根据总场批准的物资需用计划汇总编制的物资供应计划,下放给分场,零星物资的采购下放给生产队。资产管理权逐步下放以后,既保证了基层生产之需要,又简化了手续。
  财权,是分权管理制的基础。随着上述三权的下放,高度集中的财权也必须随之相适应的适度下放,但分场并不是独立核算单位,不能在银行开户,对外不能发生货币结算关系。在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下,有权处理经总场批准的年度生产财务计划中允许通过货币形态的收入的部分,严禁坐收坐支和用于非生产支出。后期在分场还配备了专职出纳人员,对货币资金的使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对生产队只能借给一定量的生产备用金,用于零星物资的购置和小额的费用开支。要求小额销售收入必须及时按规定日期上交,已使用的备用金必须按规定日期到分场报销(分场汇总后上报总场)。后来,资发放也由生产队办理。
  五、“五大员”群众理财的方法
  1960年,友谊三分场第一生产队,根据总场党委关于发动群众加强物资管理杜绝损失浪费的指示,经过党支部研究,决定每个生产班选出思想好、工作好、会管家、又肯干、为大家服务的“五大员”:即计划核算员、物资保管员、技术员、生活福利员、学习员。“五大员”按工作性质组成五个小组,他们一方面在队的经营管理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负责全队的各项经管工作;另一方面又分散在各个班里抓物资管理,杜绝损失浪费。当党支部的决定付诸实施后,立即受到全队职工的欢迎,被选出来的“五大员”也深感能为大家服务是光荣的。过去队长感到困惑的物资管理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得到扼制。
  这个经验很快在全场推广,并在《中国农垦》杂志上以题目为《群众管理是个宝》作了经验介绍,编者还配发了标题为《当家要管家》的短评文章。
  1955年到1966年,友谊农场的财会工作同样经过了创建发展的过程。在全垦区乃至全国产生了影响:第一,建场全过程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从而使我国更加具体而深刻地了解苏联国营农场的一整套财会工作作法,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农场提供了借鉴。第二,友谊农场的财会工作在财会机构设置、会计核算体制、成本计算、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为垦区农场甚至全国国营农场的财会工作,提供了经验。友谊农场财会工作自一开始就受到了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局的重视。1955年4月,部曾派刘可观等人在友谊农场蹲点指导与调查达半年之久。此时省农场管理厅也派刘治宇等人前来学习取经,使友谊农场财会工作经验很快在全省全国国营农场中推广。第三,锻炼培养了一大批高中级会计人才,陆续调往垦区各场和省、部级业务领导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