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1962年黑龙江省召开省级农场财务工作会议

第三节 1962年黑龙江省召开省级农场财务工作会议


由于“大跃进”的冲击,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全国许多单位账目混乱,数字不实,家底不清;会计机构削弱,会计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很多会计不安心工作。 1960年又遇自然灾害,全国经济陷入困境。中央提出“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财会工作亟待整顿,国家财政部于1962年5月10日至19日召开全国会计工作会议。
  会议认真分析了当时全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教训,提出了加强会计工作的意见。会后,由财政部、人民银行党组向党中央呈送了《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报告对加强会计工作提出四点措施:(1)迅速健全账目和会计制度,确保数字真实可靠,彻底纠正“无账会计”的错误做法。各单位都要建立验收计量、会计凭证、会计科目、对账查账、以及会计交接制度。(2)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3)充实和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强调会计人员要相对稳定,保证会计人员工作时间,解决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等级,加强会计人员培训。(4)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各单位领导要学习会计知识,支持会计工作,运用会计数据。会计人员要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好助手。
  为全面认真地贯彻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精神,黑龙江省农垦厅、农业厅、畜牧厅、公安厅、财政厅于6月13日一22日召开省级农场财务工作会议,与会125人,省委书记李剑白作了重要讲话。牡丹江农垦局、合江农垦局也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落实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还学习了党中央1962年6月23日批转财政部、人民银行党组《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五点指示:第一,责成财政部保证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必须抓紧几个基本环节:从验收计量、原始凭证、账目记载、定期盘点、对账、结账到会计报表,必须步步落实,环环扣紧。第三,必须有一支能够担当会计工作任务的队伍。第四,责成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提出一个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规划。第五,责成财政部会同劳动部、人民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提出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等级制度,报国务院审定颁布。会议期间在落实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检查分析近两年来农场经营亏损原因,研究了扭亏措施;讨论了黑龙江省地方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流动资金核定办法,农场管理费开支标准等制度;研究了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财会工作的意见,并就清仓核资有关问题进行检查与部署。
  省级农场财务工作会议根据各农牧场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为贯彻经济核算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会议总结目前财会状况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问题时,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必须广泛深入地教育全体职工树立经济核算思想和勤俭办场的思想。要处处精打细算,事事精打细算;既要算大账,又要算细账;要在所有农牧场中普遍地树立起讲究核算,注意经济效益、花钱少、办事多、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第二,恢复与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各项现行制度,各场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研究,掌握、熟悉、更好地运用,再根据新情况提出对原有制度的修改补充意见。
  第三,健全财会机构,充实财会人员。一般三级核算的总场可配备财会统计人员5—6人,分场配备3—4人;二级核算的独立场场部配备4—5人。这些人员要专管财会统计业务,不要兼管供销、保管、粮食等其他工作。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为了不断充实新的力量,要有计划的举办轮训班和短训班,进行培训,充实新力量。
  第四,加强会计监督,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作用。国营农牧场的财会人员,要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红色管家人的任务。加强会计监督,首先是按制度规定做好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等各项核算和通过核算,发现问题,进行监督。其次是要坚持原则,坚持制度,和一切违犯财务制度和财政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第五,贯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专业管理,同时也要发动广大群众都参加管理。首先是结合“包、定、奖”在基层生产单位推行生产和费用包干制度;其次是要按业务系统建立费用管理的条条负责制,分口控制。
  第六,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各农牧场都要有一名场长或副场长专管财会工作。企业的党政领导,要把财会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经常研究这方面工作。财会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各级领导对财会工作机构、人员、制度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有力支持,在工作上给予方便条件,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给予支持。特别是要倾听财会人员的建议,模范地遵守各项财会制度。
  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和省级农场财务工作会议表达了广大会计人员的心声。在垦区贯彻后,广大会计人员受到极大的鼓舞,迅速掀起了落实会议精神和中央批文的高潮,垦区财会工作出现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