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六十年代财会工作革命化的主要内容及其负面影响

第三节 六十年代财会工作革命化的主要内容及其负面影响


1963年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大学毛主席著作的思想革命化运动也已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思想革命化运动,波及到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域。从垦区来说,当时认为财会人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农场还相当严重。
  这些问题当时概括为:第一,部分会计人员不安心现职工作,认为当会计是出力不讨好、上挤下压、辛辛苦苦、进步慢、待遇低、操心多、责任大,革命事业心不足。第二,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发现部分农场有少数财会人员经济不清,有经济问题。第三,不突出政治,单纯经济观点,只关心经营成果;重钱轻物,算“死账”;工作不深入,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存在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只重视专业核算、专业管理,不重视群众核算、群众管理。第四,在财会队伍中,业务参差不齐,人员调动频繁,严重影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第五,部分老农场的会计人员,年老的多,年轻的少。这些问题被认为在财会工作战线上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和两种思想的斗争是严重的。当前的任务是兴无灭资,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向资产阶级思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牢固地占领思想阵地,在业务工作上突出政治,提出财务工作革命化。
  财会工作革命化包括财会干部革命化、改革会计制度及会计人员大练基本功三个部分。当时强调较多的是财会干部革命化和财会制度改革。对此,1965年提出垦区财会工作突出政治,实现财会工作革命化,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突出政治,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工作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以政治带动业务,以“虚”带“实”抓活思想,学习毛主席著作与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思想革命化。
  第二,突出政治,正确处理思想工作和规章制度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有关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关人员与财会人员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的思想认识与规章制度之间的矛盾。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贯彻规章制度过程中,首先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觉基础上遵守制度,按规章办事。任何死扣硬卡规章制度,不做好宣传、不做好人的思想工作,都是错误的,都不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
  第三,突出政治,正确处理生产与财务的关系。有生产才有财务;生产搞好了,财务状况才能好,生产决定财务。财会人员必须深入生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以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四,突出政治,正确处理服务和监督的关系。财会工作应从便利生产、便利基层、便利群众出发,把服务与监督正确地结合起来,从服务中求监督。唯有把服务工作搞好,才能通过服务,依靠群众达到有效的监督。
  第五,突出政治,正确处理管与算的关系。从广义来说,算与管都是手段而非目的,但就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算是手段,管是目的。算是为管服务,算是从属于管的。为此,必须贯彻管字当头,管算结合,钱物并重,管得宽,算得活,管得严,算得科学的原则。
  第六,突出政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财会人员必须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要有全局观点和国家观念,不要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强调局部困难和本企业的困难,不关心全局的困难和国家利益。今后必须模范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严格执行国家经济政策。
  第七,突出政治,彻底肃清资产阶级会计思想影响,建立无产阶级的会计工作作风。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觉悟,牢固地树立三八作风,坚决贯彻勤俭建国、自力更生的方针,发动群众参加核算参加管理,做到了三个面向、三个服务,管到田间,算到田间,实现财会干部劳动化、群众化、革命化。
  同时,把会计苦练基本功也纳入革命化。主要内容是:第一,情况准;第二,业务精;第三,活字典;第四,笔头硬。
  60年代的财会工作革命化,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广大财会人员按照财会工作革命化的要求,认真、细致地总结检查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并据以制定革命化的措施,以求改进提高财会工作水平。实际上,财会工作革命化,导致重空头政治,丢实际业务,严重束缚财会人员的思想;同时否定财会制度,干扰正常业务工作,削弱农场财务管理,使经济效益下滑。实践从总体上否定了财会工作革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