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八十年代初的财经纪律整顿

第二节 八十年代初的财经纪律整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企业重点抓扭亏增盈,整顿企业经营管理,针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抓财务工作大检查。当时总局系统虽然生产得到恢复发展,财会制度也在恢复与建立之中,但实际工作中违纪行为还不少。如有的农场建俱乐部标准过高;有的企业把建仓库、修路、建围墙的费用挤入生产成本;有的单位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造成浪费,采购人员受贿;有的单位产品销售手续不全,货款长期不回收,造成无头账,甚至给坏人造成可乘之机;有的单位计划外临时批钱多,以领代报,用教育经费、科研费、设计费等购买照相机、收录机等;有的单位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物资仓库长期不盘点。正是根据这种情况,按照上级部署,总局从1981年就开始进行财经纪律大检查。
  1981年7月《人民日报》报导了《济南化工厂财务混乱惊人》的消息,同时,国务院领导作了批示。
  1981年8月26日,农场总局党委由党委书记、局长王振扬主持召开了第七次委员会议,会议学习了国务院领导关于整顿企业、严格财务管理的重要批示,对照济南化工厂检查垦区财经管理的问题。一致认为,类似济南石化厂的问题,垦区程度不同地存在。会议指出,当前,抓好工农业生产,同时,抓紧财经纪律整顿,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两项主要任务。整顿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节约支出问题,更主要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恢复和端正党风的需要。各级党委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出成效来。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总局整顿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由王振扬任组长,杨清海、韩有任副组长,组织专门力量,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由财务处将有关文件汇集成册,下发垦区各单位,作为财务整顿工作的依据;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作具体安排部署。 1981年9月上旬,为落实总局第七次党委会议精神,由王振扬主持召开了各管理局财务处长和机关有关处室参加的检查财经纪律座谈会。1981年10月初在各管理局书记会议上又专门做了部署,并做为今冬明春各级党委工作任务之一。
  1981年12月21日农垦部以(81)农垦(财)字第558号文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企业财务检查的通知》。1982年3月6日,农垦部以(82)农垦财字第99号文印发了农垦部《关于农垦企业开展财务检查的意见》。
  1982年4月20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以农总财字[1982]38号文发出了《关于在企业整顿中搞好“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的通知》。一个声势浩大的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的工作,在总局党委的领导下开展起来了。这次财经纪律检查结合因1981年特大涝灾而开展的生产救灾、增收节支运动进行,通过检查揭露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建立制度,对干部职工进行一次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
  在整顿中,总局机关和局直单位首先带头清理小金库,先行整顿。各农牧场和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以自查为主,以1981年亏损大户、基本建设支出、物资采购、非生产性支出等作为检查重点。通过检查,归纳垦区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整顿措施,包括:一是忽视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这是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经济效益,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变企业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整顿提高财务会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二是财权分散,大手大脚,缺乏统一领导和计划安排。通过整顿,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健全资金使用计划制度,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场的思想。三是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经济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通过检查,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基础工作,建立物资、产品、资金管理制度和分级核算体制,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克服混乱现象。四是会计队伍不齐不力。通过整顿,解决财会队伍人员少、水平差的问题,健全财会机构,充实财会人员。有条件的农场(工厂)通过整顿,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五是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通过财经纪律检查,严肃处理违纪事项,教育干部,教育职工,严格纪律,健全制度,建立群众监督组织,加强财政监察工作。这些措施的采取,使财经纪律执行状况有所好转。
  1983年3月,省整顿企业财务和财经纪律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财务检查整顿经验交流和表彰会议。红卫农场计财科长张焕新被授予“黑龙江省维护和执行财经纪律先进个人”,列入光荣榜,受到了表彰。宁安农场在大会上交流了“认真开展经济核算,依靠群众管家理财”的经验。先进个人和交流经验材料,经黑龙江省出版局(83)黑出管字第137号登记出版了《维护财经纪律,整顿企业财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