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1978年总局财务科长会议

第一节 1978年总局财务科长会议


1976年8月总局成立之后召开了第一次计划财务会议。这次会议以批判修正主义为主线,泛泛地讨论了加强企业管理、注重经济核算问题。1977年9月总局在嫩江管理局召开计划财务工作会议。各管理局、总局直属企业的负责同志及计财部门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传达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扭转企业亏损增加盈利工作的通知》和农、财两部及省政府召开的扭亏增盈会议精神。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励行增产节约,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做好扭亏增盈工作。研究讨论总局所属农场、工厂、商贸企业扭亏增盈问题。会上表彰推广了龙镇农场在基础条件较差,亩产不到100百公斤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大打降低成本扭亏翻身仗,连续三年经营有利的经验。
  这两次召开的财务会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垦区财务战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于是,酝酿着一次更大型的会议。
  总局于1978年12月13日至20日在五九七农场召开了全垦区财务科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农场财务科长、管理局财务处长及先进单位的代表,院、校的教师共210多人。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指示和1978年11月国家农垦总局和财政部在邢台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财务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了扭转企业亏损、增加盈利和整顿农场财务工作、加强经济核算的经验,研究了1979年到1985年国营农场实行财务包干办法,认真学习了财政部、国家农垦总局制订下发的各项财会制度,总结了垦区财会战线的历史经验,考核了财务科长的业务知识,布置了1979年财务决算,讨论了总局1979年的财务包干方案,安排了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提出了贯彻《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的具体意见。会议自始至终本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精神,弄通思想,明确方向,研讨方法,统一行动。气氛严肃活泼,团结奋进。
  在“五九七”会议上,总局副局长王正林两次到会讲话。在讲话中,回顾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30年所走过的道路,50年代到60年代初,从开荒建场,艰苦创业开始,走上生产大发展,盈利大提高。这中间财会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经验,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和勤俭办场,厉行节约的原则;实行盈亏包干,超收留成的办法;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体制;建立了适合农场情况的会计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国营农场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合理的规章制度被批判废除,不少财会人员蒙受不白之冤,使国营农场生产大倒退,亏损大增加。“文革”之后垦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走上坡路了。全体财会人员要特别珍惜这个大好时机,大好形势。财会人员、财会工作要为推动垦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王正林在讲话中还对今后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上介绍了9个典型经验,有九三局、八五三农场扭亏增盈的经验,有友谊、宝泉岭等农场开展班组核算的经验,有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
  会议期间对农场财务科长进行了业务考核,120名参加考核的财务科长平均成绩80.33分。列前三名的有850农场李德荫、友谊农场冯砚清、汤原农场胡鹏岳。从考核结果看,垦区财会干部素质还是比较好的。
  会议对当前工作做了安排:(1)要实事求是编好1979年决算;(2)做好财务包干的准备工作;(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产核资工作;(4)认真落实《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抓好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提出总局创建一所农垦经济学校。
  这次会议在垦区会计史上具有重要位置,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这次会议开的很及时,很重要,正值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全国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始拨乱反正。把“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肯定了财会人员三十年所做的工作,明确了财会工作的方向,重视了财会工作地位,恢复重建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振奋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第二,推动黑龙江垦区财务包干体制的改革。第三,强调落实《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后不久开始评定会计人员技术职称,任命了一批大中型农场总会计师,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者的地位,调动了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