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八十年代总局召开的大型财务会计工作会议

第三节 八十年代总局召开的大型财务会计工作会议


一、1982年财务会计工作会议
  1982年10月7日至13日总局在佳木斯市召开了规模较大的财务会计工作会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又要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召开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工作会议”。在此期间国务院批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报告〉》,财会工作得到了加强,各项财会制度逐步建立并在认真贯彻执行,财务包干也已运行三年,垦区上下力争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这样大好形势下,总局党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各管理局局长、计财处长、农场财务科长、部分会计师以及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共270余人,省财政厅省农业银行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批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国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报告的通知》;总结交流财会工作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修改补充财会制度;成立会计学会,交流会计师论文。
  会议由冯天益副局长主持开幕,张福如副局长做了工作报告,王桂林副书记做了会议总结。
  张福如副局长关于“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报告分两部分。报告中回顾了在“五九七会议”以来,垦区的财务会计工作发生的变化:第一,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恢复了财务会计工作应有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财务会计工作普遍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健全了会计机构,充实了财务人员,许多财会专家和多年从事农垦财会工作的老同志被落实了政策,归了队。从1981年开始,又全面开展了评定财会人员技术职称的工作,调动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垦区特点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度,财务会计工作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目前,垦区的财会人员已有1.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财会队伍。第二,实行财务包干,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了财务管理体制。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垦区实行财务包干,受到了各农牧场的普遍欢迎。实行包干前的1978年,垦区盈利的农场只有37个,亏损农场有76个,净亏损11 105万元。开始实行财务包干办法的1979年,盈利农场就增加到69个,亏损农场减少到34个,净盈利10 006万元。1980年盈利农场达到81个,亏损农场减少到22个,净盈利19 327万元。经过两年实践,我们对财务包干办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对生产条件好、经营盈利多的农场,实行定额上交办法,一次包定,四年不变。对生产条件差,但经过努力很快能够扭亏增盈的农场,不再补亏,采取逐项落实扭亏措施,给“扭亏措施费”的办法,克服了过去“不给治病钱,死了买棺材”的弊病,效果更为明显。实践证明,财务包干适合国营农场目前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对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加强管理、扭亏增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行财务包干的基础上,垦区各农场又普遍推行了经济责任制,1981年以前,普遍实行的是以基本工资加奖励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从1982年起,垦区普遍推行了以浮动工资、专业承包、分业核算、联产联利计酬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了经济核算,促进了生产发展。第三,发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了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会计人员,带头勤俭节约,压缩采购经费,实行经费包干,积极清仓利库,修旧利废,依靠群众管家理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第四,狠抓了扭亏增盈、增收节支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按全国加强企业管理、扭亏增盈大会精神要求,总局、管理局、农场都成立了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扭亏增盈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总结交流经验。还逐个单位的调查研究,摸底分析,揭露矛盾,制定改进措施,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1979年以来的4年当中,除1981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亏损外,其余3年盈利,盈亏相抵,盈利总额达3 914万元。有相当一部分农场连续4年盈利,亏损农场大幅度下降。第五,整顿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在恢复和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同时,抓紧了整顿财经纪律。有的单位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还不够,财务会计机构不健全,财会人员不齐不力,财务管理混乱,消耗无定额、领发无手续、开支无计划、损失浪费严重,财经纪律松弛;有的单位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只顾一头,任意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滥发奖金,经济效果差,连年亏损;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报告中指出垦区财务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从1981年至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战略目标给我们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财务会计工作要把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考虑问题、开展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力争在二、三年内使垦区的经济效益能有较大的提高。财务会计工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在最近二、三年内,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进一步提高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2)扭亏增盈,为加速垦区建设积累资金。为了争取在二、三年内扭亏增盈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领导,抓好限期扭亏工作。二要抓好亏损项目、增收项目的财务管理。三要抓好企业管理费、共同生产费的节支。对共同生产费要严加管理,不准乱挤乱摊。四要认真抓好今年的增收节支活动。(3)全面实行经济核算,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和财务会计制度;三是拟定各项产品的标准成本,开展经济预测工作;四是开展经济活动分析。(4)继续搞好财务整顿和财经纪律检查。(5)建立一支适应垦区四化建设需要的财务会计队伍。
  会上有17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发言。这些单位有资金管理好的二九○、延军、铁力农场;有整顿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好的新华、友谊、八五七、大西江农场;有开展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好经验的海伦、荣军农场和宝泉岭糖厂等单位。根据评选条件,全局评出财务会计先进集体106个,先进会计工作者251人,在会上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奖状。这是近许多年垦区第一次专业会议表彰。
  会议期间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垦会计学会,通过了学会章程,经过推荐,选举产生了以潘根深为会长的黑龙江省农垦会计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出版内部刊物《垦区财会》。
  根据1981年国务院批发的《会计干部职称暂行规定》,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方案准备、申请、考核考试,最后经总局会计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初评,报省考核委员会审查同意,批准总局第一批391名会计师,在大会上宣布。
  这次会议准备充分、材料丰实、时机较好、规模大、内容新,会议开得很活跃,很成功,肯定了成绩,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振奋了垦区会计工作者的精神,同时也引起了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财会工作所肩负的使命,对提高财会工作的地位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1983年两次财务处长座谈会及1984年的总会计师会议
  由于1981年严重的涝灾,造成的亏损,基建与“小水”的超支等原因,垦区流动资金贷款猛增,到1983年初已达6.1亿元以上,占全部流动资金31%,财务包干结余超支2千万元,造成了资金周转的严重困难。为了缓解资金困难局面,扭亏增盈,总局于1983年3月和11月两次召开财务处长座谈会。
  第一次财务处长座谈会在宝泉岭管理局召开,王强副局长主持。座谈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度过春季资金关,力争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会议纪要由总局转发,有十条措施:(1)财务部门把资金形势向领导、群众讲清楚,齐心协力度难关;(2)采取紧急措施控制支出;(3)集中管理资金,一个农场一个账户,所有单位现金收入及时上交;(4)抓紧产品销售,及时回收资金;(5)广开财源,增产增收;(6)节约开支,降低成本;(7)清理回收内外往来欠款;(8)抓紧回收职工欠款; (9)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10)严格财经纪律。会后各管理局、农场进行了认真贯彻。经过上下努力,1983年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成果。
  第二次财务处长座谈会是根据9月总局党委扩大会议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扭亏增盈紧急通知精神召开的。会上分析了1983年经济形势,研究了1984年扭亏增盈任务和措施;讨论了集,中管理资金,保证重点和遵照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开展财务大检查问题。研究确定了:(1)包干结余资金使用建立审批制度; (2)总局、管理局财务监察科改为审计科,农场财务监察员改为审计员;(3)为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做好准备,搞好资金清理,核实好家底;(4)抓紧实行承包组、家庭农场责任制后的会计核算调研工作。
  这两次座谈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垦财务计划会议上,黑龙江垦区介绍了扭亏增盈经验,扭亏增盈成绩显著的大兴农场受到表彰,梧桐河农场做为百万元亏损大户参加了会议。两次财务处长座谈会,从专业方面研讨农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反映较好,因此,也成为1984年总会计师会议的前奏。
  1984年3月总局召开有各管理局、农场参加的总会计师会议,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开展增产增收、扭亏增盈,争取经营状况好转,努力完成1984年奋斗目标。
  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扭亏增盈问题,铁力、向阳、八五○、八五七、红旗岭、荣军等农场,浩良河化肥厂、宝泉岭糖厂介绍了经验;总局财务处陈晏处长对1983年财务决算和当时资金状况做了说明;下达了各单位、各部门的增收节支指标,并提出具体要求,研究落实了1984年扭亏增盈措施。王强局长做了总结讲话。
  王强局长在讲话中强调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抓好扭亏增盈工作,重申1983年12月总局党委工作会议对1984年实现经济状况好转提出五条标准,即;全垦区净盈利4亿元;场场盈利业业盈利;消除财务包干挂账;银行贷款比1983年减少四分之一;库存材料占用压到每亩5元。王强局长指出,这个任务很重,但必须努力去做。全国经济改革形势对我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增支减收的一面。如国家投资实行拨改贷,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管理,农业生产资料提价,出口大豆降价等,据测算大约一年增支减收2.7亿元。王强局长提示与会人员:某些规章制度不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管理漏洞较多,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积极性。应当看到我们的潜力也很大,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正确认识目前的形势,搞好企业整顿,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落实好经营承包责任制;紧缩开支,控制基建规模,减少非生产支出;继续破除吃“大锅饭”的思想,坚持财务包干制度;深入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办场的教育;严格财经纪律,完成党委提出的五条标准是完全可能的。王强局长对如何发挥总会计师和计财部门的作用提出了三点要求:(1)总会计师要按条例规定尽职尽责工作;(2)计财部门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完善统分结合核算办法,加强经济预测和分析工作;(3)要加强财会队伍自身建设,各级领导要学习经营管理。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步子迈的比较大,我们仍然在旧体制下抓工作,虽然对资金紧张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效并不大。1985年全局普遍兴办职工家庭农场,这一年又遇严重的自然灾害,经营状况不好,资金紧缺。当时在办家庭农场问题上议论纷纷。于是1985年9月又召开一次各管理局局长及总会计师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要坚定信心办好家庭农场。赵清景书记、王强局长、张福如副局长都在会上讲了话,要求正确分析目前出现的问题,不要把灾害推到家庭农场头上,在大灾之年家庭农场还有64%的盈利,这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维持“大锅饭”经营体制,情况可能更严重,要相信中央政策,继续总结经验办好家庭农场。同时要求继续抓扭亏增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控制基建规模,严格财经纪律,力争两、三年财务状况好转。
  三、1988年总局财务工作会议
  1988年7月6日至10日总局与省财政厅共同主持召开了农垦财务工作会议。这是继1982年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管理局、农场及直属单位的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财务处长、科长及优秀财会工作代表,财政驻场组组长、科长及银行的特邀代表共280余人。
  会议由总局党委书记王锡录致开幕词,刘成果局长作了《认真贯彻财农两部新制度,加快深化财务改革,把垦区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报告;财政厅曹广亮副厅长就全省财政状况,进一步做好农垦企业财务包干工作,及财政驻场组如何做好服务工作讲了话。到会的省人大副主任赵清景、原局长王强也讲了话。会议最后由刘文举副局长做了总结。
  会上学习传达了财政部项怀诚副部长、农业部陈耀邦副部长在全国农牧渔业系统优秀财会人员和双增双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绥滨、兴凯湖、八五三农场、嫩江管理局、宝泉岭管理局等五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表彰奖励了245名农垦优秀财会工作者;学习贯彻了两部下发的新的会计制度;讨论了财会改革的有关方案和财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促进垦区改革和发展。
  刘文举副局长在会议总结中谈了会议四点收获:第一,认真总结经验,认清了垦区财会工作的形势,明确了财务工作方向。通过总结农垦经济体制改革,财务包干办法,加深了财务工作在改革中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明确了财务工作要保证垦区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生产中减少支出,提高效益,会计工作要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中心环节,力争一、二年内把垦区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二,提高对财会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财务改革的紧迫感。财务改革是垦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财务改革与垦区总体改革的关系;深化改革与坚持财务制度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与开放搞活的关系。为了缓解资金困难,通过改革要多方筹集资金,抓紧成立资金办公室。要搞好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核算和管理。抓好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收。第三,认真贯彻财农两部新制度,促进和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财农两部1986年财务会计制度,结合黑龙江垦区情况,由财政厅和总局共同拟定了9个制度补充规定和总局起草的财务改革方案,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修改,会后下发执行。各单位要结合新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会工作水平。第四,明确了垦区财务战线当前的主要任务。会后垦区财务战线要努力落实好会议精神,认真执行财会制度,抓好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完善财务包干办法。要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要抓好会计基础业务建设,培养一支适应改革开放的财会队伍。要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保证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这次会议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召开的,强调了财会工作要服务服从于改革开放,并且要求财会工作本身也要改革。为配合全局改革提出了财会改革方案,如职工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事业单位改革办法,讨论了成立资金办公室、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使垦区财会工作适应了新形势,有力地促进垦区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