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垦区总会计师的设置

第五节 垦区总会计师的设置


1955年友谊农场初建时,曾设立了总会计师。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建立总会计师制度。1981年9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垦部、财政部印发了《国营农场总会计师条例试行草案》,对企业设置总会计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个文件是农垦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的实践经验总结,标志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能够有力地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能够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能够严格维护财经纪律、精打细算、开辟财源的总会计师,形成一支包括这些人才在内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宏大队伍”。中共中央的《决定》,指明了在新经济体制下企业领导班子的结构,规定了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同时说明了建立和设置总会计师制度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
  1983年10月4日,总局党委发出《关于颁发<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农艺师、总农机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暂行条例”规定:包括总会计师的“三总”是生产技术行政领导职务,在局(场)长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局 (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工作,行使副局(场)长职权,并对本职范围内工作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责任。配备“三总”后,不再设分管相同工作的副局(场)长。“三总”的人选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和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由于当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刚刚开始,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并不多,所以“暂行条例”又规定了“条件尚不具备的单位,可先由熟悉此项业务的副局(场)长兼任”。按此文件规定,垦区各管理局先后配总会计师的有:宝泉岭管理局刘荣弟、红兴隆管理局黄根堂、建三江管理局刘枫、牡丹江管理局徐春清、北安管理局黄宝铭、九三管理局郑维新、嫩江管理局易靖汉、绥化管理局韩永盛。1983年底,配有总会计师的企业有45个,以后逐年增加,也有的企业为便于工作改总会计师为财务副场长。
  总会计师在管理局和大、中型农场的配备,并作为副局(场)级领导干部加入行政领导班子,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方面得到加强,总会计师在贯彻、维护宣传国家会计法规,促进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五七农场是个比较大的农业企业,总会计师余国杰上任后,从抓财会基础工作入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加强财会管理工作二十条,并规定了五项制度:一是会计例会制度;二是会计分析制度;三是会计检查制度;四是会计培训制度;五是会计考核制度。并开展了财会工作标准化工作,定期考核,计分评比,合格者发给标准化工作合格证,表彰先进,促进落后,推动工作。经过实践,行之有效,管理加强了,效益提高了。1983年盈利达到1 352万元,得到了总局的好评。
  九三管局双山糖厂,1980年会计师易靖汉任总会计师后,同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狠抓经营管理。认真学习首钢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经验,并结合本厂实际,针对存在问题,亲自起草制定了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经过实行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计分、计奖、计罚等经济责任制,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使权责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厂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付诸实施,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工厂扭亏为盈,利润逐年增加。1983年实现利润247万元。该厂在全国中型糖厂十项经济指标评比中,一项获得第一名,三项获得第二名。
  1990年12月底,李鹏总理签发国务院第72号令,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重申“全国所有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设置总会计师”。但由于垦区已经习惯于总会计师同时兼管其他工作,作为副局(场)长参加领导班子的作法一直延续下来。
  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入,更多会计人员取得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使领导班子成员中会计人员数有所增加。止于1997年底,进入农场领导班子的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总数为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