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实行总额控制、单位包干、条条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丁履枢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实行总额控制、单位包干、条条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丁履枢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为了进一步加强国营农场的财务管理工作,今年对所属各场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确定实行“总额控制、单位包干、条条监督”的制度,克服过去各项费用大量超支的现象。
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是:
1.财务和会计部门根据批准的年度生产财务计划中的费用支出总额,统一掌握,严格控制,超过计划一律不予开支。应对场为了严格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规定各场按年末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最低额)和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占用最高额(8月末)相比,算出差数,作为银行贷款控制数。在此总额内,按月提出财务收支计划,由应通知所在地银行贷款,不准超过计划。各场对场内各单位,可在年度生产成本计划总额内提出月分生产任务和费用支出计划,经场长批准后严格掌握,不准超支。各场及场内各单位在费用总额不超过的情况下,单位领导有权调剂运用。这样就从费用总额上严格控制了开支,杜绝像1956年生产费用大量超支的现象。
2.局对场、场对分场、分场对生产队,层层要求明确的包收入、包支出、包利润。生产队内对各个小组要’求包效率、包质量、包各项消耗支出,建立单位包干的专责制度,发挥各个单位的积极使用,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3.各场的各个业务部门,严格控制本系统的费用支出,明确规定各个业务系统费用支出限额、建立业务系统费用支出的专责制,由业务部门分别按条条系统监督各项支出。例如工资和临时工工资支出,交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掌握,由该部门严格控制编制定员和临时工使用数字,超过计划时、财务部门不予开支。机具修理保养费用,交由机务部门负责掌握,逐级监督这一方面的支出,超过计划时,财务部门不予开支。植物栽培业中各项作业程序及其支出的费用,交由农业技术部门负责掌握。各个业务部门为了很好地掌握本系统的支出,一般在向基层单位下达该项费用指标时,应保留一定数额,一方面可促使各单位进一步压缩费用支出,另一方面遇到特殊情况还有办法调剂。上述财务管理制度,既有总的控制,又有单位包干,再加上业务系统的监督,交叉起来共同加强管理,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了便于这种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在财务工作上,并确定建立严格的材料定额储备、定额发料、定员发工资、定额开支和及时推销产品、及时清理欠款、及时处理积压的“四定、三及时”的财务管理制度。
(原载《机械化农业》1957年 作者原单位:黑龙江省
国营农场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