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兴农场创造地号核算法使经济核算工作做到每个地块 陈继汉 李茂臣
延兴农场创造地号核算法使经济核算工作做到每个地块 陈继汉 李茂臣
新华社哈尔滨16日电 国营延兴农场在生产管理中实行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地号核算”制度,对全场实现经济核算,作到勤俭办场起了良好的作用。
“地号核算制是管理每一块(号)地的生产成本的”。办法是按照每个地块,统计和核算所用机械、人力、畜力工作量和费用,以及种子、肥料、农药的数量和金额,生产队预先编制出每个地块的作业计划,成本计划,交职工讨论通过。在作业过程中,机车组、农工组、畜力组每天都把本组完成的工作量和物资、亩消耗量,填写在班组核算单上;生产队财务人员把核算单上的有关项目,分别登记到地号核算表上,进行核算。这里的农田耕作一般分为备耕、播种、夏收割、秋收割、秋翻五个作业阶段。有了地号核算,当一个作业阶段结束,这个地块所用的机械、人力、工作量,物资、油料消耗量以及成本,就立即核算出来了。如果发现第一个地号作业中有什么缺点,耗费了,到第二个地号作业时就可以改正。
这个办法是延兴农场的财务人员在东北农垦总局萝北分局领导干部的指导下,于去年春天创造的,在第一生产队试行一个时期以后,就在全场各生产队逐步实行。今年,东北农垦总局在延兴农场召开了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经验。 目前,黑龙江已有一些国营农场采用。
“地号核算”是国营农场经济核算工作的一个发展,它使经济核算工作做到了每个地块上。过去,农场虽有班组核算,但它是考核职工完成定额情况,每个作业阶段结束,虽有阶段成本分析,但是比较系统,不够准确及时;年终核算更显不出每个地块基本情况,“地号核算”弥补了这些办法的不足。它们及时显示每块地的农业生产措施贯彻情况,促进增产,又能及时显示每块地每项作业的成本,推动节约。
按照技术要求,每亩春小麦的播种量上下不得超过计划数量的2%。往年是在播种工作全部结束后,才能计算出播种量是否合乎要求。现在实行“核算”,能够很快计算出来。今年播种小麦的时候,这一生产队九号地的播种量超过了规定数的18%,这一事实在地号核算表上显示出来,干部、职工当时仔细检查,发现这是播种机在调换地号时,通过一片凸凹不平的草甸子,排种齿轮受震移动了位置造成的,人们就把排种齿轮调整好,才重新播种。
实行“地号核算”,不仅直接指导当年的生产活动,还为制订下年生产措施积累了资料。去年第一生产队、拖拉机向地里送种子和肥料,平均每亩地运输费多花了五分钱。今年便改用牛马车运送,虽然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1 600多亩,种子、肥料的运输是多于去年,运输距离远于去年,但是每亩运输费却比去年降低了三分。
实行“地号核算”,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关心生产,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群众性的班组核算相结合,工作量不大,做起来也不复杂,平时就可以分析,减轻了财务人员进行阶段成本分析时的负担。过去每个作业阶段结束,财务人员要搜集资料,连续苦干6、7天,才能把阶段成本分析起来,现在有了“地号核算”作基础,完成一个地号,分析一个地号,完成一项作业,分析一项作业,最后一个地号作业结束,整个阶段成本分析也就完成了。
(原载《今日电讯》 1965年11月17日 作者原单位:东北
农垦总局萝北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