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自己动手盖新房及其他

自己动手盖新房及其他


               自己动手盖新房及其他
                     叶清会
                   自己动手盖新房
                  
  1963年秋李安由克山农场调鹤山农场任场长。李场长到任后,看到鹤山农场建设不行,“破大家”,连个象样的办公室都没有,便下决心建一栋办公室。1964年申报计划没有批,到了秋天九三分局从其他农场调整来一栋340平方米的作业站舍(调剂指标时不是办公室)指标,于是党政班子开会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指标建办公室,再扩大一下面积,王一先同志设计图纸6 514平方米,李场长找我们说明情况。
  十月初李场长开动员会,并提出了“英雄不怕北风寒,大干苦干五十天,搬进新房过新年”的口号。说起当时建房的条件是:砖自烧、木料到西山砍,石头上碾子山打;运输工具除几辆马车外,只有一台苏联嘎斯51汽车;地基由机关干部挖,运材料动员机关干部和场宜人员干。运砖还动员当时仅有的小学校学生搬,从砖窑到工地有一公里远,一个学生只能拿一块或两块砖。就这样到冷的时候基本完工,机关真的搬进了新房。为了纪念建这栋办公室,在门中央的门脸上刻上“国营鹤山农场一九六四年”的字样,使人经常地想到李场长对鹤山农场建设的贡献。
  1965年春黑龙江省农垦厅厅长房定辰来场检查工作,当得知这栋办公室是挪用的项目而又扩大了面积建成的,便气不打一处来。大约在上午十点钟左右场领导及我们陪房厅长去看这栋新建办公室时,房厅长站在中间门脸前,用右手往上推一下眼镜,指着刻的字生气的说:“李安,把你的名字也刻上吧”。李安场长被批评得下不来台。
  这个办公室1964年农垦厅主管时决算不能转入固定资产。年年检查,年年挂账,直到以后兵团时期作遗留问题才转列固定资产处理。
                 “闫小扣”的故事
  1963年黑龙江省农垦厅副厅长边静来鹤山农场检查工作。在二队边静副厅长听群众反映,他们二队会计闫志忠是“小扣”,便询问支部书记吴绍坤是怎么一回事。吴绍坤回答说,就是会计办事认真,按章办事。边静副厅长听了说:这有什么不好,就得要这样的“小扣”会计。边副厅长要把老闫找来认识一下。闫志忠在领导面前,不知如何是好。边副厅长说:听说领导和群众给你起了“闫小扣”的绰号,你感觉合适不合适?闫志忠只是回答我办事太死性。边副厅长接着鼓励说:在财务制度上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制度不能活,希望你这个“小扣”永远当下去。边副厅长对我们会计这样重视和赞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领发工资路难行
  1952年秋我去总场会计室办事,会计室领导说,小叶你别回去了,你跟王玉良去讷河取工资(当时鹤山八一五农场在纳河县银行开户)。我说:行!于是王玉良怀里揣支手枪,我们俩到双山站赶火车去了。钱取出后只有夜间一趟火车(当时火车是隔日运行,还是混合列车)。回去还是不回去呢,我们俩商量后,决定连夜往回返。夜里行车天气很冷,还拿着钱,提心吊胆,我们靠在一起,可谁也不敢睡觉,火车到双山后走到场部,王玉良把钱放到铁皮库后,心里踏实了,可天已经快亮了。
  1953年一次我去总场(现九三局)会计室取工资。从鹤山走到总场15公里路。取完工资会计室施维刚主任和曲庚贤同志都问我:你拿这么多钱怎么回去?我说:还是走回去。他们说:你拿钱走怎么行,这么办吧,你拿钱去双山坐火车在鹤山车站下车,我给你们领导打个电话让他们派人到鹤山车站接你。我在鹤山车站下火车后,通信员韩富春果然扛着三八大盖枪去接我,我们俩从鹤山车站走五公里的路,天黑才到家。
  1953年在北抢子一带开荒(跑作业区七公里),每个月核算组都得到开荒点上去发工资。我每次去发工资都是早晨去,晚上回来。因为我年龄小,又拿着钱,有些害怕。后来我向领导说,再去开荒点发工资时给我带支枪吧。领导同意了,并给我两粒子弹。所以,后来每次都把警卫的枪借给我带着,可我那时根本不会打枪。
               可敬的兄长,亲密的战友
  1951年2月我在鹤山的八一五农场第二作业区任会计,我们核算组陈晏是组长。陈晏1949年参加建场,年龄比我大一岁,我们都是青年人,他是兄长,又是我们业务领导,他对我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诚恳热情的关怀和帮助,也有年青人具有的好玩乐观情绪。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打篮球。
  不久作业区在青区屯(现跃进农场)开荒,我被派去做会计兼统计工作。陈晏同志很关心我的工作。有一次他从区部(现鹤山农场)走过草原、穿次生林步行二十余公里到开荒点去检查工作和看我,我非常感动,那时我们住的全是账蓬,生活条件极差,我与队长马垦用馒头和菜汤接待了他,吃完饭后照样交钱,第二天他又徒步回作业区。
  1952年我回到了作业区,还做会计工作,当时陈晏是团员又是支部委员,他帮助我进步,我于1954年9月26日由陈晏和董义介绍加入团组织。
  1954年他调走后,很巧在1955年我们俩在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厅干部学校会计班又赶到一起学习,互相了解分别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后来陈晏任农场总局财务处处长。1983年麦收后期总局召集各管理局计财处处长开汇报会。那一次会议要求各管局派一个农场老同志参加。我去参加这次陈晏主持的汇报会。晚上散会后,他叫住了我,邀我去他家吃饭,我俩喝着、吃着、唠着,忆往事,感慨万千,非常亲密。
  此后,陈晏多次来九三。凡是他到大西江农场、鹤山农场的时候,他都找我见面,每次又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分开。
  我对陈宴同志的印象很好,感情很深,一是他的思想品性好;二是他在业务上对我有很大帮助;三是他对我政治上关心。
                               1996年于鹤山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