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所认识的郭荣田同志
记我所认识的郭荣田同志
记我所认识的郭荣田同志
金奎璞
郭荣田同志是1954年农建二师转业来到北大荒的。七十年代任八团供应股副股长(作股长工作),后来当了二九O农场主管财务的副场长、总会计师,技术职称是高级会计师。
“文革”期间“精神万能”、“制度无用”的口号震天;响,人们普遍认为“抓政治保险,抓生产危险,抓经济工作险上加险”。一时之间生产无计划、管理无制度、劳动无要求、消耗无定额,经营管理工作无人敢管的状态十分严重。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产量下降,把一个从1961年——1968年连续八年盈利额持续上升的盈利单位变成了1969年以后多年亏损百万元以上亏损企业,真是一落千丈。直到1972年兵团党委做出“敢于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同一切违反合理规章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的决定,实质上是允许有保留的恢复一些规章制度,情况才有所好转。正当“四害”横行、人人自危的时候,郭荣田同志为了扭转连年亏损的不良经济形势,甘冒风险,借兵团“决定”的东风,向团党委建议,要求进行一次全团性财务大检查。经过批准后,对全团77个基层核算单位作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许多单位账目混乱,数字不清,手续不全,白条子抵现金,费用不实,收入不入账等等财务违纪现象,十分惊人,引起团党委的重视。从此,批准供应股的建议“为了及时发现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每年5月和11月分别进行两次全团性的财务大检查。检查的内容是不断整顿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提高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从此,在八团以至后来恢复农场都坚持这一检查制度。财务大检查收效很大: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逐年减少了;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政策观念,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了;避免一些干部(管理人员)犯错误;保证了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为了恢复行之有效的班组核算,郭荣田同志在1972年春季到十八连蹲点,抓班组核算(拖拉机单车核算),帮助工人们解决核算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麻烦,又能达到提高经济效果的目的,他亲自动手帮助连队会统人员制定地号设计,标明每个地号的长度、宽度,翻、耙、播等各种作业一个往复完成的工作量,标准亩折合系数,标准亩计划耗主油、定额修理费、小时平均工资率计算表等的简易计算图表。使工人填写作业单时一目了然,减少计算时间,比较容易作到。班组核算与开展劳动竞赛相结合,激发了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作业中人人都争取作到“优质、高效、低耗”。在十八连的班组核算取得经验后,在全团推广。出现了三十八连养猪业实行“分群饲养、单群核算”办法,在全团率先摘掉亏损帽子。全团学习三十八连养猪经验也都扭转亏损增加盈利。工副业单位在开展班组核算中出现浸油厂的先进典型,浸油厂将每班的费用、产量、收入与计划比,班次与班次比,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八团由于1969年以来连年亏损,资金很紧张,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的生产建设上,1972年郭荣田同志向吴奎芝副团长献计,经过批准,每月25日召开由各营和团直工副业、物资、运输、科研等部门参加的资金平衡会。各单位提出下个月收入和支出情况,经过研究,反复计算,当场拍板,作出决策。要求收入额必须保证完成,支出数不得突破。从而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也缓解了资金的紧张局面。
郭荣田同志把及时发放职工工资看成是一件大事。他说,工资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的保证,能及时发放工资就能稳定民心,激发干劲,否则就影响职工情绪,甚至出现消极怠工,影响生产,影响经营成果。因此他在每月筹措资金上,一是考虑生产急需,二是保证工资需要。有一个月该发工资时,资金晚到位二天,竟将他急的满嘴大泡。这不是夸大其词。
郭荣田同志非常注意对财会人员的培养。在分场当主管会计时,就对核算组和生产队的会统人员进行传、帮、带。到计财股工作以后,在他的建议下,从1972年起,每年都举办一期会统学习班,全员参加。当时基层会统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他就本着干啥学啥、边干边学、急用先学、循序渐进的方针办学。他还非常注意财会人员的思想建设。注意错误苗头,警钟常鸣。他说:“对错误不能辜息,辜息就是养奸。”不论大会小会,逢会必讲思想教育,在大会上他自己讲,在主管会计参加的小会上,他要求主管会计回分场向基层会计布置工作时,一定要把思想教育跟上去。
由于郭荣田同志多年的精心培养,二九○农场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财会队伍。仅他在二分场当主管会计时就培养出4名分场主管会计。二九○农场有5个分场,4个分场的主管会计是他的徒弟,有3名当计财科长,1名副总会计师。
可以说二九○农场的计财工作曾得到过许多奖励与表彰,这与郭荣田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96年于二九○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