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先明传略
尹先明传略
尹先明1920年出生,1939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军北上来到北大荒。当时东北刚解放,多如牛毛的土匪以及国民党派遣特务捣乱破坏时刻危胁着新生的革命政权,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他很快便投入了剿匪的战斗中。他转战三江地区,如今垦区东部一些农场曾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据红旗岭农场场史记载,红旗岭农场所在地原名为红石岭,1946年解放军某部营长尹先明率部队赶走了盘踞在这里的土匪,红石岭上升起了红旗。
尹先明是北大荒开发初期合江农垦局和东北农垦总局计财部门的负责人,后来又提升为主要领导,他为垦区开发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4月,尹先明随10万转业官兵重返北大荒,在新组建的合江农垦局任计划财务处副处长(1959年5月任处长,1962年11月东北农垦总局成立之后任计划财务处处长);1965年11月,尹先明调离计划财务处任东北农垦总局基建水利处处长;1972年8月至1976年2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合江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1976年2月任中共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副书记、局长。过去曾为北大荒的解放冲锋陷阵的他,后来为建设北大荒掌管钱财。为尽快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由外行变内外,尹先明同志刻苦钻研计财业务,处里分配来的一名大学生的业务书被他借去自学,同时他虚心向懂行的同志请教,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很快就熟悉了本职业务,有一次举办生产队长训练班,他亲自写稿给到会的干部讲授计财方面的业务课。
注重调查研究是尹先明一贯的工作作风。计划财务处是个综合部门,为给领导当好参谋,他首先要熟悉垦区情况,为此,他挤出大量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时垦区建设刚起步,条件十分艰苦,许多基层单位路不通,他下队调查有时要坐拖拉机、马车,更多的是步行。至于食宿条件就更差了,那时许多单位都没有招待所,一次在勤得利农场,与他同行的几个人竟挤在一间小草房里过了一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走遍了合江农垦局所有农场,迅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善于深入基层,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是他又一工作作风。早在垦,区建立100个重点农业机械化生产队前,他就经常深入到宝泉岭农场第七生产队,研究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使该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队并进入重点机械化队行列。该队所在的二分场核算组,也被评为合江局先进核算组。
当时的计划财务处还分管外贸工作,为完成国家下达的大豆、猪、禽等出口任务,他精心筹划。针对交通不便,农场分散的实际情况,他积极倡议并亲自参与建立了鹤岗、福利屯外贸出口物资转运站和大型外贸出口基地——佳木斯肉联厂。
在工作中,尹先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合江农垦局组建时正值大跃进年代,当时各地浮夸风盛行,但他却本着极为负责的精神,要求各场上报的各项生产指标一定要真实准确,不得夸大,向农垦部汇报的材料也是实话实说。因此,单从汇报来看,合江农垦局的工作显得既落后又保守,与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的形势显得很不协调,所以曾受到农垦部的批评。但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合江农垦局当时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尹先明同志工作的一大特点。他所在的计划财务处知识分子多而且成份复杂,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人亲属在国外、有早年脱党的人员、有原国民党军队的少校军官,还有原北平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当时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年代使用他们是要有点勇气的。但他不怕担风险,不搞唯成份论,重视真才实学,对他们大胆使用,委以重任,使之人尽其才,从而保证了计划财务处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977年6月16日尹先明病逝在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局长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