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若泉传略
景若泉传略
景若泉,1926年4月29日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高中一年文化程度。 1948年5月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49年调入东北军区解放军官教导二团,同年3月该团在汤原县香兰建场。1950年10月被选送到东北军区政治部生产部举办的机械农场会训班学习结业后,任命为香兰农场会计室第一任会计主任。 1951年9月18日,解放团农场由供给制事业单位转为薪金制企业,自此,解放军官兵集体转业,农场交给劳改局,干部开始外调。
1952年景若泉调到国营宝泉岭农场继续担任会计室主任。他到任以后,首先从调整会计室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入手,以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将全室划分为:资金(财务)组、资产(材料包括固定资产)组、成本组和基建组,各组人员明确分工建立专责制。以他刻苦钻研学习到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言传身教,不断地提高全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至1953年7月,场部地区会计人员等级逐步得到提高,经场部任命的二等会计达到8名,三等会计8名,见习会计8名,记账员4名,共计28人。景若泉善于总结、吸取和推先进广经验,1953年在吸取九三核算组经验之后,立即在岭南、福禄屯等六个作业区成立了区级核算组,开展全面的区级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1955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开始推行凭单日记账制的先进经验,宝泉岭在试验阶段成绩突出,在1955年第一季度直属各场财会工作检查中受到了表扬。1956年1月1日,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他为主在全局制定第一套场级“凭单日记账使用办法”(包括1—13号凭单日记账及财会辅助账表格式和使用说明两大部分)。一年之后,改行棋盘式总账,并在垦区一些农场推广使用。由他主持畜牧区两次经济活动分析会议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场普遍推开,使宝泉岭农场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很快达到了制度化与规范化。由景若泉亲自主持制定了7类512页分析项目的表格,并规定了适用范围、分析时间、分析资料来源、分析形式、方法及过程,收到了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积极效果,受到领导机关的赞扬并在报刊上介绍经验。
1955年11月他被选送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国营农场会计主任训练班学习。
1958年10月,景若泉调到合江农垦局,组建物资库并任财务科长。
1959年11月,根据农垦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援助越南发展军垦农场问题的请示报告》精神,由杨清海(组长)、景若泉等四人组成援越专家组,先期到达河内。根据中国发展军垦的成功经验,结合越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经过谈判,按照越南的规划,经过勘察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建成越中人民友好农场等八个农场、一个学校。
1960年10月,景若泉受国家委派作为财务专家第二次援越。第二次援越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广交朋友,工作卓著。
1962年12月,景若泉调到东北农垦总局,先在物资处工作,后到财务处并于 1965年12月任命为副处长。此间,曾参加在无锡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财会工作会议。
1972年3月景若泉任兵团后勤部供应处副处长。后又去浩良河组建化肥厂,为指挥部成员。
1975年10月4日景若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这位业绩卓著德高望重的会计工作者永垂垦区会计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