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
第二节 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实行院、科两级管理。从1984年8月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改革后,经济管理上也实行了分级管理。
1991年,医院分级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展开。黑龙江农垦系统按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亦于ll月1日起开始起动。
实施医院分级管理,是医院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建设,也是加强行业管理、深化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实质是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指导下,遵照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观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目标管理。其目的是改善和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控制,调整与健全医疗保健康复体系,合理筹集和利用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垦区,为社会服务。
1992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决定在总院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利用一年多时间,达到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在第一评审周期,把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医院。后根据医院实际,改为创建三级乙等医院。
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工作进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骨干培训,提高干部对分级管理的认识。请卫生厅分级办专家办班,传授分级管理以及评审方面的知识。先后三批,组织150余人次去吉林市、齐齐哈尔市以及哈铁中心医院等七个医院参观考查医院标准化管理和分级管理。先行单位的经验和教训,对总院开展分级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举办学习班,对全院工作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分级管理标准,学习分级管理评审步骤、方法、要求,学习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提高全员认识。
二是抓组织建设,加强对分级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要求医院成立了分级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办公室下设包括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后勤、院内感染、信息统计、医德医风等7个专业领导小组。又按要求,成立了包括医院管理、医疗护理质量、药事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病案管理、安全管理等六个必备委员会。以上组织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三是抓达标建设,提高医院的整体功能。达标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自始至终当作重中之重对待。组织力量,根据要求,重新建立健全和修订医院工作制度168项,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210项,疾病诊断党规58项;转发卫生部关于医院病案,处方书写规范以及补充规定。按病案、处方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书写并进行了整理;院科两级有计划地开展了“三基”、“三严”、“四化”、“四关”方面的训练,对411名医护人员进行三基知识的培训考试;为提高医院整体功能,调整了科室设置:调整和新成立了科教、信息、院内感染控制、物资供应、中医、营养、急诊、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等9个科室;突出了医院重点科室和实验室建设;按科系分工调整了床位,积极开展检查项目和单病种管理和技术开发建设;调整和充实了急诊抢救系统,有组织地进行抢救模拟训练;开源节流,购置了必备的心脏监护仪(CCU)等设备;投资20万元对主楼病房进行粉刷维修。到1993年6月审报评审前,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规定的269个医疗技术项目中,已有204项可以全面完成,同期开展类似水平的替代项目140项,基本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
四是抓思想发动,提高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意识。为了深入开展分级管理,先后进行了四次思想发动。1993年2月12日第二次动员,提出大干150天,实现分级管理总目标。1993年9月第三次动员,号召全院行动起来,迎接评审检查。在每个阶段,除按方案要求外,都分别利用大会、早会等形式进行反复动员和组织讨论,广泛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
五是抓自查自检,提高各项工作达标质量。在实施分级管理工作中,领导小组携专业指导小组,深入第一线,现场办公。收集意见和问题130条,并根据实际进行了调整处理。在申报前按专业小组分工,由院领导带队,对照标准要求,逐项进行了自查自检,发现问题,限期改正。自查自检工作的认真开展,为顺利通过评审奠定了基础。
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经过思想发动、达标建设、自查自检、申报评审、总结巩固五个阶段的工作,于1993年7月10日向卫生厅提出了申报。经l993年l2月卫生厅厅长办公会议讨论确认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实现了总院第一评审周期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