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
第三章 门诊
门诊
门诊医疗工作,由门诊部承担。门诊部始建于1969年12月,历任主任、副主任如下:
主 任:梁德礼 l969.12—1977.11
副主任:吴振忠 1977.04—1977.11
主 任:田庭福 l978.10—1988.11
刘国本 1984.O2—1985.06
副主任:师恩义 1989.05—1990。03
主 任:宋志忠 l990.O3—1993.10
吴志民 1993.10—1996.11
宋志忠 1996.11—至今
副主任:贾洪斌 1999.06—至今
兵团时期,门诊部负责兵团范围内各师医院及基层单位转来的疑难病人的确诊治疗和急重症的抢救等项工作。除挂号室、住院处、急诊室和处置室外,设有内科、外科和儿科诊室。配备工作人员14名,其它诊室由有关临床科直接管理,门诊部督促出诊。
体制变更以后,门诊对外开放,除负责对垦区病人的收治外,接受附近病人就诊。1982年门诊部迁入新址,有独立用房,形成完整体系,开设的诊室有内一、内二、儿科、针灸、神经科、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结核病和传染病以及口腔技工室等,共有l8个诊室,统由门诊部管理。工作人员达33名,其中主治医师l2名、医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3名、技工l名、挂号员、卫生员3名。
进入90年代,医疗市场萎缩,基层医疗水平提高,来院抢救病人逐渐减少,如1998年,平均每天挂号门诊病人不足l5人,严重影响门诊效益的发挥。因此门诊诊室相应做了调整,门诊部仅保留有内科、外科、中医、针灸、疼痛等诊室,其它如小儿、妇产病人的诊治由临床科室负责;又如口腔等科室独立成科,脱离门诊部领导。门诊部工作人员也大幅度减少,到l999年共有1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l人,主管护师7人,挂号员1人。
1992年8月,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成立了急诊科,突出了门诊的急救工作。急诊科由门诊部主任宋志忠兼任,具体工作由李景云医师负责。急救室配备有:呼吸机、电动洗胃机、吸痰机。1996年又添置了电动除颤机。建科以后,多次组织了心脏骤停徒手心肺复苏训练和心肺复苏抢救演练等。保证了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企业医院的性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年以来,门诊工作总量达不到正常要求,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门诊总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由最高年份l987年的48000余人次,下降到了l998年的l5000余人次。为了扭转门诊工作量下降的被动局面,院及科室曾做过多方努力,除了努力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改进服务作风,改善就诊条件,加大宣传力度之外,一是派高年资医疗骨干或聘请专家出门诊,l993年到l995年间,曾从院外聘请了气功师和肿瘤专家来院开展相应工作,于1995年3月,又回聘本院离退休的8位专家开设专家门诊。二是增设便民措施,开设门诊导诊、门诊观察室实施门诊观察和静点。三是开展社区医疗,拓宽服务领域,变被动为主动。
30年来,门诊接诊患者总数为96038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