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放化疗科
第六节 放化疗科
放射治疗科成立于1984年10月。l987年医用直线加速器投入使用后,放射治疗工作量加大,根据工作需要,于10月成立了放射治疗一科和放射治疗二科两个科室。1992年6月,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情况,两个科室又合并为放射治疗科。之后,于8月份成立了肿瘤内科。1994年2月又成立了中医肿瘤内科。1995年9月,中医肿瘤内科与肿瘤内科合并。1997年1月6日,肿瘤内科并入放射治疗科。
各个阶段的科领导人如下:
放射治疗科
主 任 鲍 宇 l984.09—1987.10
放射治疗一科
主 任 鲍 宇 l987.10—l992.06
放射治疗二科
负责人 王宝春 l987.10—1989.03
副主任 王宝春 l989.03—1991.10
主 任 袁成业 1989.05—1992.06
副主任 汲 英 1991.10—1992.06
中医肿瘤内科
主 任 孟月芝 1994.O7—l995.07
副主任 唐福林 l994.O7—1995.07
肿瘤内科
副主任 刘娓波 l994.08—1997.Ol
放射治疗科
主 任 鲍 宇 l992.06—1998.05
副主任 袁成业 l992.06—1997.01
汲 英 l992.06—1998.05
刘娓波 1997.01—至今
主 任 汲 英 l998.08—至今
各阶段科室工作人员,其中:放疗一科l5人,放疗二科l5人,中医肿瘤内科9人,肿瘤内科l4人。1997年1月合并成立放射治疗科后,全科共有医生l7人,护士l8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医护人员25人。1998年5月,人员调整后,全科共有21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 人,中级医护人员l3人。
各阶段床位设置:放疗一科42张,放疗二科30张,中医肿瘤内科20张。肿瘤内科21张。l997年三科合并后共有床位40张。合并后医疗工作分设:放疗、化疗、中医肿瘤三个组。分别由汲英、刘娓波和刘松敏负责。
设备主要有深部x线机、钴60治疗机、医用直线加速器、后装机、微波热疗机和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设备齐全配套,科学先进。放射治疗科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科室。
放射治疗一科,先后开展了肺癌、脑转移癌的超分割放射治疗;卵癌、肝癌、恶性腹水等移动条形野放疗技术;宫颈癌腔内和体外综合放疗技术;头颈部肿瘤混合束放射技术;药物增敏后放疗技术;直肠癌和胃癌术前放疗;晚期肿瘤顽固性疼痛综合治疗技术;恶性淋巴瘤及精原细胞全淋巴区放射治疗技术;化疗和放射夹心治疗技术;中药扶正升白等多项新项目,都达到较高水平。放射治疗二科开展了加速器高能x线治疗深部各种肿瘤,如乳腺癌的打角度对穿照射,肺癌脑转移的超分割放疗,小细胞未分化癌的夹心治疗以及髓母细胞瘤的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等,还开展了干扰素在中晚期癌瘤放疗中协同作用和放射后心功改变观察等新项目,治愈和好率达85%以上。l990年以后,放疗科开展了放疗的增效措施,氟脲嘧啶、铂类药物在放疗前应用,增加放射治疗的效应;放疗配合中药治疗肺癌、脑瘤,增加疗效减轻了副作用;上颌窦癌开窗引流后放疗增加效果;应用楔形板放射治疗上颌窦癌和脑瘤,增加病变部位的剂量分布,从而使肿瘤得到理想的控制。1994年引进成都产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KLHZ一001型遥控自动式Y射线高剂量率后装机,应用其对恶性肿瘤外照射及内照射治疗方针进行计划设计和近距离照射,开展了腔内、管内、敷贴、组织间插植、术中置管术后放疗技术治疗。l995年又先后引进微波热疗机和模拟定位机。模拟机的应用,确保了放射治疗体内肿瘤定位的准确性。l998年引进等中心照射技术,开展了食道癌等中心照射治疗,1999年,开展现代近距离高剂量,治疗癌症、乳腺癌综合治疗、应用CF对5—FV增效治疗乳腺癌及用x刀治疗肺癌,均收效良好。
1990年以来,为垦区培养进修生8人,同时带教临床实习生36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治疗恶性肿瘤的好方法,总结经验发表论文52篇。《脑胶质瘤术中置管术后高剂量近距离放射治疗》荣获总局新技术推广应用三等奖。
科室曾于l993年和l995年两度被评为先进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