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麻醉科
第十五节 麻醉科
在建院初期阶段,是手术室内的一个小组,1983年成立麻醉科。历任主任、副主任:
副主任 任淑德 l977.04—1977.11
副主任 田智儒 l982.O7—1986.08
主 任 田智儒 1986.08—1994.09
副主任 王秉颖 l991.10—1995.09
主 任 王秉颖 1995.09—至今
副主任 孟繁生 l998.07—至今
工作人员最多时曾达到9人。其中有的退休,有的调出,实有7人中,除新调入的一人外,其余均在省内外经过系统的麻醉专业培训。
80年代以前,麻醉科只有两台50年代产的l03型麻醉机,配上喷射通气机可做全静脉复合全麻;一台上海产MHCⅡ型麻醉机,设备落后。1995年购入北京产CH—9800型全能麻醉机,掌式血氧测定仪;1998年又购入UT4000B监护仪,增加了术中的安全系数,也提高了医院的档次。
1980年前,全身麻醉以乙醚气管内麻醉为主,硬膜外麻醉仅限于中、低位。1981年购置了心电监护仪,曾经较大地提高了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麻醉无1例发生意外,而且掌握心、肺、脑的复苏新技术,抢救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获得成功。应用全静脉复合麻醉,提高了麻醉的适应症和安全性。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在省内首先报告。为配合小儿脑外科手术,设计了普鲁卡因、氯胺酮、琥珀胆硷复合静脉麻醉并在省内报道。l983年利用高频通气新技术,做静脉复合麻醉病人呼吸管理取得成功,在全国麻醉专业会上报告。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及低浓度异氟醚做静吸互补麻醉具有独特优点。l990年在静脉复合全麻下,成功地进行了肺癌右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二尖瓣狭窄常温麻醉下交界分离,嗜铬细胞瘤摘除。同时,自开院以来首次进行三例动物体外循环试验成功,为应用到临床打下基础。l991年在哈医大一院老师的指导下,在低温体外循环麻醉下,为一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病人直视下修补,紧接着又为一例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病人进行手术,均取得成功。标志着麻醉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1992年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进行了肾上腺肿瘤手术成功;l993年在静脉复合全麻下心包剥脱手术取得成功;l995年在静脉复合麻醉下使用ATP降低血压,为一名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病人进行手术成功。
从1990年到l999年麻醉总数6739例。其中最高年份l992年991例,最低年份1997年480例。择期手术麻醉逐步减少,急诊手术麻醉逐步增高,l996年至l999年急诊手术麻醉例数占全年麻醉总数的1/3至1/2。
1988年10月,麻醉人员出门诊,开设了疼痛诊疗科,为疼痛病人服务。
麻醉科除了负责院内手术麻醉工作外,还分别对1994年—l998年的双城门诊和1998年5月以来的香坊门诊担负手术麻醉任务。另外还负责院办大、中专班的麻醉授课任务。还先后接受垦区内部各级医院的进修麻醉医生l2名。
麻醉科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活动和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曾被评为先进科室。l997年向社会做了公开承诺,并取消固定手术日之后,手术麻醉更是全天候开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提高。
建院以来,全科共撰写论文25篇,其中国家级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