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工作概况

第二节 工作概况



  医务科(处)的任务是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疗工作计划的拟定;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组织、急诊急救和重大手术的实施;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协调各医疗医技科室业务联系;负责病案医疗统计和图书管理等。在1983年成立了护理部、科教科和预防保健科之前,医务处还负责全院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医务人员的培训、科学研究、学会工作、全院的卫生防疫以及计划生育工作。
  30年来,医务科在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协同支持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969年建院时参与配合各医疗科室调整医务人员,参与医疗器械的配备,制定医疗、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规划和实施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1970年1月,总结了治疗首批大面积烧伤的经验。当年3月至l974年8月,在院长的领导下先后组织了3批巡回医疗队,分别去六师、一师和五十九团。中间还派出5批小型巡回医疗队,帮助下级医院的建设,使医务人员密切了和兵团实际生活的联系。
  1972年4—7月,全院开展了查医疗思想、查服务态度、查医疗质量、查医疗事故、整顿医疗作风运动(简称四查一整)。医务处帮助各诊疗科室搞好揭、批、查,组织了死亡病例讨论,定二等责任事故1起,并对建院以来的医疗护理差错事故进行了清查和处理。根据沈阳军区“关于加强医院建设”的指示精神,提出并组织落实整改措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1976年,总院开展了医疗作风整顿,并倡导向裴德医院学习。医务处支持开展了一些新的诊疗项目,抓了中西医结合的工作。
  1977年,总院党委重新提出“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医务处重新修订了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了护理、手术器械操作、检验采血、疾病诊断、病历书写等项目的技术比赛和业务考核。
  1978年,贯彻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精神,制定了l978—1985年总院技术规划(草案)。着手抓医疗质量的提高。
  1979年,床位压缩到216张,医务处从加速床位周转和提高医疗质量上寻找出路,同时进行复训补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年,恢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在各个阶段专业职称的评定和晋升中,医务处(科)都参加了工作,1984年,根据省卫生厅和总局卫生处的要求,建立起医疗人员的技术档案,由医务科统一保管存放(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由护理部统一保管存放)。每个季度由各科主任对本科人员进行民主评议,并书写评语。医务科(护理部)每年对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考核,并将分数载入档案。技术档案的建立、管理和考核,为医疗技术人员的正确使用、综合培训和晋级定职提供了依据和主要材料。
  1980年至1983年,随着诊断科室逐步迁入新院址,本着“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各项基础建设,有力地改变了医院“脏、乱、差”的面貌。l982年在全院范围开展了“全面整顿、综合治理”,整顿医疗秩序。医务科从组织全院学习《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入手,对照标准找差距,整章建制,抓病历书写质量,抓急诊、急救工作,并逐步试行了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1983年8月底,完成了主楼及办公楼的搬迁,基本上达到了全院开诊的状态。为适合工作需要,对全院l5个临床和l8个医技科室进行了统筹调整,完善了科系,明确了分工,调配了骨干。对医护人员按专业和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调配,将《医院工作人员守则》、《急诊室工作制度》等制度进行了统一印刷上墙;在医技科室开展了质量控制和程序化作业。当年,五官科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全喉切除术,外二科在有关科室协作下成功地抢救了一名右心室穿入伤的重患,开创了医院心脏外伤抢救成功的先例。
  1984年,医院进入垦区“文明医院”行列,并于8月1日起,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医疗科室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单科核算,节支提成,百分计奖。医疗科室很快出现了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好局面。
  为了改善和加强医院管理,在医疗科室开展了“五抓、二管,两个三结合”的管理制度即:抓值班交班、病历书写、重患抢救、手术管理、危重监护制度;管病区秩序、卫生防疫;实行科主任、主治医、医师的诊断治疗相结合;大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的三级护理相结合。同年3月开始,贯彻省卫生厅关于狠刹医疗工作中五股歪风精神,认真学习省厅颁布的“十二”条规定,按规定查摆了医疗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1985年5月20日,挂牌成立哈医大第一教学医院后,哈医大向医院提供了讲课、会诊、手术等方面的优惠。9月份和双城县医院协办门诊,为县镇与农村广大患者进城看病提供了方便,增大了医院的收入。次年又与松花江地区行署卫生局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医疗联合体协议书,使松花江地区9市、县中11个县级医院和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进一步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声誉,扩充了医院病人来源。
  1986年,根据省卫生厅建设“文明医院”的标准,开始试行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医务科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统一了病历书写标准,举行了病历书写展评。多项医疗指标比l985年明显提高。同年,在哈尔滨市开展的“三杯一佳”百日竞赛活动中,获得“急诊急救红十字杯”省级医院组第二名。从10月起,做为省卫生厅职改试点单位,开始进行职改工作。认真贯彻省卫生厅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全年抢救危重病人498人,抢救成功率达88.4%,经受住了急诊抢救的考验。年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医院购置了高能直线加速器、大型x机、RT—2600型B超声诊断仪、纤维支气管镜、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人工心肺机、DC—703血球计数器。这些设备引进使用后,不但增强了医院医疗诊治能力,而且吸引了大量患者,收到了显著经济效益。
  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爆炸事故;春季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6月份齐齐哈尔市发生重大车祸事故,医院都及时组织了强有力的医疗队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三批抢救人员,分别受到了卫生部和省、市的表彰。
  1988年,经报请省编委批准,医院挂牌《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这对促进医院肿瘤病人的收治,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务科、护理部联合组织感染性休克病人抢救表演赛,病历展评;非临床工会组织了药剂、检验工作岗位练兵。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9年,为突出重点科室建设,形成有特色、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专科,医院的工作重点逐步向肿瘤治疗方面转向。经过人力、物力、设备配置方面的充实,肿瘤治疗已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为了使医院的设备更趋于现代化,年内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置了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肿瘤直流电治疗仪、隔肌起搏器等精密的医疗设备。开设了碎石中心和性病防治中心,扩大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1990年5月,执行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规范,建立了“病案管理法”,采用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重点抓病历管理和病历书写质量。
  11月份,与哈铁卫校在西大直街合办的口腔门诊。虽然合办时间不长,却为在市内开办门诊积累了经验。
  1991年,先后派出肿瘤防治医疗队到宝泉岭管理局进行肿瘤普查;妇科疾病防治医疗队到牡丹江管理局和阿城市进行妇产科疾病检查治疗;同期承担了王岗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支援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基层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年内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购入美国产EXEL800型全身CT机,CT科建立。CT机使用后,既提高了医院服务能力和诊断水平,也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1992年至l993年,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开展了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活动。为争创三级乙等医院,根据分级管理标准要求,组织临床、医技科室开展了大量的医疗技术达标活动。其中包括病案、处方的书写规范化管理,病案、处方的检查整理,医疗质量全程控制,统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规章制度等等。经过一年多努力,多项医疗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三级医院的标准。1992年开始,根据国家开展的扶贫计划,积极组织医疗队伍,在垦区25个贫困农场范围之内,开展了有史以来的医疗扶贫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详见第四编第八章)。
  1993年,为了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学习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市几家医院开展质量管理的经验和参照齐齐哈尔市分级管理试点医院质控的作法,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医疗、医技科室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逐步开展了质量管理工作。同年还成立了院内感染控制科,加强了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1994年9月,医院首次在临床、医技科室实行院内银行管理制度,提高了科室经营管理水平。
  1995年,根据工作需要,对8个临床科进行了调整合并,同时建立了B超中心。回聘了8名离、退休老专家,充实加强医疗工作。派出l7名同志到双城81037部队,共建门诊部。8月份还在南岗桥北街建立了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资金,购置了彩色超声仪、模拟定位机、热疗机、牙科综合机,使医院辅助诊断设备更加齐全。
  1996年,积极扩大合作医疗的领域,与小岭水泥厂、黑龙江洗涤剂厂、依兰镇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全年多次抽查医疗文件,开展病案质量评比活动。甲级病案率达96%、乙级病案率4%,消灭了丙级病案。处方书写合格率也达到了较高水准。为了加强肿瘤专科建设,更有效地发挥肿瘤专业设备和人才优势,加强院内肿瘤科室的管理,规范肿瘤治疗,扩大对外交流协作,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两个效益,成立了肿瘤研究所。当年对碎石机进行了更新换代。还购置了膀胱镜、血流变仪。12月在市内中和街建起了门市部。
  1997年,在全院范围展开了“以病人为中心,树医院新风,优质服务活动”。公布了医院向社会承诺的七条规定。通过一年的实践,职工的思想认识、急诊急救水平,对疑难病人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得到了加强。
  1998年,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面前,拓宽经营范围,创办了老年公寓医院。当年收住了40多人。5月,在市内香坊区建起了综合门市部,开辟了新的医疗市场。
  当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病案管理的规定》,调整了病案管理要点,特别对香坊门诊、中和街门诊、老年公寓医院的医疗康复病区规定了病案书写要求,坚持对出院病历每页进行质量评比和控制,还狠抓了三级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危重病人会诊制度的落实。
  1999年,针对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为了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其中,主要是从病人切身利益出发,对一些疾病,实行了限价手术,剔除了不合理负担;以新技术、新疗法为载体,以新设备为后盾,如购置X刀,开展X刀治疗;引进脑瘫治疗仪,开展脑瘫治疗;加强专科建设,开展专长项目,如外一科的静脉高营养治疗、巨大疝假体修补和妇产科的子宫癌、子宫内膜癌根治;走出医院,开展义诊,利用各项“宣传日”开展现场咨询服务等,均收到了扩大病源,增强医院知名度的效果。
  年内,在省残联和总局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垦残疾人康复中心”、“农垦偏瘫治疗中心”、“农垦脑瘫治疗中心”。为老年公寓医院的发展,确立了专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