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院区建设
第四节 新院区建设
一、l975年新院区破土动工
1975年3月28日,全院动员,拉开了新院区建设的序幕。
5月份以后,26团8连和炼油厂3个连队等施工队伍先后进入现场。26团8连构筑围墙,同时负责材料运输;炼油厂3个连队承建职工食堂、汽车库和锅炉房。这三座房子都是拱形房盖,兵团后勤部副部长晏绪伦,从节约材料计,决定采取这种形式。6、7月份,开凿了两眼机井,申请扩大了用电量,铺修了主干线暂设工程的砂石路,平整了场地,实现了三通一平,为工程创造了必要条件。
当年还解决了营建中遇到的几个棘手问题:
一是院区部分用地,独立一营拨给81912平方米,面积不够。经冯介臣与第89中学校长张振清商谈,确定一个君子协定,医院向东在该校毗连医院的校园地扩展22088平方米,医院串换公路南待建土地20598.02平方米。原规划中,医院与第89中学之间留有一条l0米宽的通道,在医院砌围墙时,该校发动学生在通道位置上栽种了杨树,院方交涉未成,作了让步。
二是省市电信部门有3条电缆线埋设在医院基建用地之下,对工程构成重大障碍,经商定,由院将电缆线移至南大门以外6、7米处。
三是预建的孙王铁路疏解线下行线通过医院院区,与院区建设发生矛盾。经与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哈尔滨铁路局研究决定,将该线路移至第89中学以东、永红大队以西之间的空隙地带,增加的工程投资6万元,列入铁路工程投资内。双方备有会议纪要。当年,备料任务相当艰巨。材料组配备了l2台汽车,人员增加到24人。大量的国拨材料、地平材料和市场材料,一来货就是十几车皮,8连和基建办公室运输不过来,仍由各科室分担任务。夏天冒酷署,冬季顶风雪,利用中午和晚间组织抢运。共运砂子2000多立方米,红砖300多万块,木材几百立米,块石4000多立方米,为次年的基本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11月,主楼人防工程开始了推土。
二、l976、1977两年的艰苦奋斗
1976年的营建任务是为建主楼打好基础,建传染科楼和继续做好备料工作。
暂设工程已搞完。哈市建筑设计院为医院30多个项目进行了单项设计并绘制了施工图。哈市人防办主任两次来院联系将医院人防部分房间作为战备指挥所使用,答应投资80000元。但施工队只剩26团8连,炼油厂3个连队不再来了。兵团决定调独立一营一个连队担负传染科楼的建设任务,并要求当年基本竣工。为了抢进度,院党委决定,自己能干多少就干多少。除从各地联系来350余人的施工力量外,将医院工作停下来,组织了大量劳动。8、9两个月挖室外暖气管道干线500余延长米,挖土方5000余立方米,先后到松花江23号战备码头拉运红砖150万块,还组织人员平整场地,堆放了大量地平材料。
主楼人防工程基础,由于兵团投入红旗一l00号推土机,到11月份推土5000立方米,已形成了雏形。
当年年底,兵团撤消已定26团8连返回,只剩下院方和直属队伍80余人。
1977年初,进入兵团与总局交接时期。3月21 日,总局副局长唐继宏来工地宣布:体制变更后,王岗工地归属总局;队伍不散,由工地领导小组继续安排工作;“5.1”前双方办完交接手续;工地领导小组归总局基建办公室领导。
工地领导小组,由石世凤任组长,文道忠和张冬阁任副组长,分管工程和财务,合并后成员计80人。这时总局基建办公室要接汽车,调出国拨,地平和市场材料共计2160000余元。由于诸多原因,工程进度受影响。只先后维修了围墙、职工食堂、汽车库、锅炉房和传染病房;唐继宏调来青年农场江北工地一个瓦工班修建冷冻库;夏季突击10天,打了综合楼基础。
此后,文道忠和石世凤调回医院,张冬阁调往总局建筑工程公司,工地领导小组解散。
1978年建21—2住宅楼,总局交总局建筑公司施工。当年10月30日,应公司要求,在刘润南院长率领下,全院全力以赴,为21—1住宅楼填土,打夯和平整场地。
三、l979和1980年,两年大会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进一步落实早日给农机校腾校舍,总局决定集中力量搞大会战,加速医院基建进度。 1979年6月,总局成立了会战指挥部,副局长房定辰出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包括唐继宏、王玉林、智凤年、石世凤、张守德、郑淑霞、宋文举、徐文斌和赵文壁。
任务分配如下:
总局建筑公司负责主楼和21—2住宅楼施工。由智风年组织;
九三管局施工队负责三合一综合楼、太平间、室外管网工程的施工,由张守德组织;
北安管局施工队负责托儿所、水塔、室外下水管道的施工,由宋文举组织;
宝泉岭管局施工队负责门诊部、制剂室和浴池的施工由郑淑霞组织;
嫩江管局施工队负责休养灶和人防地下室的施工,由徐文斌组织;
唐继宏、王玉林和赵文壁为总局代表,负责全面监督检查和总局沟通情况;
石世凤为医院代表,负责和医院联络事宜。
大会战参加总人数为1100人,按总局要求,各路施工队伍都须在5月1日前进入现场,除建筑工程公司外,各管局施工队伍都属临时组织,进场和开始施工时间都延后,最迟的8月1日进场,8月5日开始施工。在大会战期间,除施工进度与质量由指挥部负责外,材料运输、财务开支由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其它事项都由各管局施工队自行组织。各管局施工队伍不配套,骨干力量少,人员不够安心,施工质量差,有的工程返工后都留下缺口。鉴于这种情况,经指挥部研究,除保留九三管局施工队外,其余各队在11月份先后返回,原来负责的工程由总局建筑工程公司继续施工。
为加速新院舍建设,医院派出9名同志参加建院指挥部和甲方办公室工作。这些同志不仅督促检查施工情况,还直接参与了材料筹集,组织锅炉安装和管道铺设等具体工作。
截至当年11月20日,房建完成22500平方米,其中交付使用的单项工程,有21—2住宅楼、水塔、托儿所、传染病房、职工食堂和车库等l0项。
1980年,总结上年施工的经验教训,为确保施工质量,医院拟在哈市找一家施工能力强,水平高的单位,把工程发包出去。经联系,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察看了现场,同意承接施工。请示总局未获同意。当年仍采取大会战方式,由副局长朱文熹继任总指挥,唐继宏和赵文璧任总局驻院代表,会战的具体方式略作改变,以医院为甲方,总局建筑工程公司为乙方,小的单项工程包给其它工程队。
为加强对基建工作的管理,当年5月,院成立了基建办公室。主任由副院长石世凤兼任;工程组有李丹和水、电、木、瓦4位老工人于绍青、杨祥、曹玉智、王善符;材料组有张国占、刘明学、郭春儒、刘书桥;财务组先后有曹子格、王惠琛和闻秀春;政工组有纪连生和高顺元。
1980年,总局建筑工程公司主要承担主楼工程的继续施工。保留下的九三管局施工队暂时附属总局建筑工程公司,它的任务是继续上年未完成的综合楼、太平间和室外管网工程的施工。21—3住宅楼,总局决定交红旗农场施工队施工。其它零星工程,分别由几个小工程队施工。
会战中,除由总局代表针对主要工程项目协调甲乙双方的配合工作之外,一些零星工程的管理,都交由基建办公室直接安排,如油库、深水井泵和住宅的菜窖仓库等,都是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这些自营工程,进度快、质量好、花钱少,当年施工当年投用,具体贯彻了院党委提出的勤俭建院艰苦创业的精神。
两年多的会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鼓舞了斗志。全院人员关心建院工作,不仅献计献策,而且积极参加了各种义务劳动,从而加快了建院的速度。
四、总体建设基本配套成型
1981—1983年期间,采取了保重点(主楼工程)带全面(其它附属工程)的施工组织安排,各项主要工程仍由总局建筑工程公司继续施工,总局代表只留唐继宏。
这期间,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是全方位的,又是多层次的,既抓主体工程的建设,又抓配套工程的建设,还根据在新院址开诊的需要,进行了各种设备的安装,工器具的购置和家具设计、加工、制做等工作;不仅要完成房屋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还要同时进行环境建设工程,把院区道路、绿化、院庭、建筑小品、分区隔墙和停车棚等项目搞起来,任务相当繁重。
经过各方努力,到1983年6月下旬,总体工程达到了验收标准。7月11—13日,总局副局长韩有主持召开了总体工程验收会。省、市、总局有关部门共10 多个单位与会。会议确认,从1975年至l983年进行的医院建设,已基本上达到了配套成形,功能比较完整,完全具备了开院的条件,因此,予以通过。7月l9日,主楼正式交付使用。
应该指出:1975—1983年的基本建设工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条件下采取几种施工方式进行的,由于施工队伍都是兵团或农场内部的,队伍新、不完整、不配套、经营管理混乱,不讲成本核算,技术上基本上是边学边干,不少房屋是练兵工程,前期的某些工程质量堪忧,职工食堂汽车库采取大跨度的拱形房盖,而预制构件的水泥达不到规定的标号,某些工程存在隐患,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不全,无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