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健人
回健人
回健人,原名绍先,回族,民革成员。
回健人,1918年12月生于辽宁省凤城县。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苦难和屈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家境贫寒,1936年4月,他考入哈尔滨医学校(伪满洲国军医大学,四年制,官费助学)。1940年3月毕业后,先后在海拉尔军医院,奉天病院和东安省军医院(现密山市)供职。
在这期间,他寻找抗日力量,接触到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国民党在伪满的地下组织,并于1943年8月加入了这个组织,秘密从事唤起民众反抗日寇和伪满的活动。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日军全线溃退。他作为主任军医官奉命指挥军
医院200余人,70多辆辎重车往七台河方向撤退。为报国、报仇,于l3日凌晨,在五道岗,他集合队伍宣布起义,命令军士击毙日本院长,将辎重车推入河里,率70多人直奔苏联境内,他们被苏联红军安置在斯帕斯克骑兵营内,九三光复这天,被安排乘火车回国。
1945年10月,在东安省医院任眼科主任。同时受命组建国民党东安支部,任书记长。1946年7月,携全家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大学医学部任讲师。1947年4月,到长春国民党合江省党部接受任命,被任命为密山县分党部书记长。在长春,他亲眼看到国民党党政要员花天酒地,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对国民党的内幕才开始有所了解。失望之余,同年9月,他与人密商重建真正实行三民主义的新国民党,后因意见不一致未成。
此时,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向他伸出温暖之手,送给他《土地法大纲》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油印小册子。他被共产党的主张折服,又从人心向背上,看到共产党真正为人民所拥戴,决心弃暗投明,并为共产党搜集提供了一些重要情报。1948年7月30日,在中共地下党的协助下,闯过防线,他到达长春郊外的兴隆山东北民主联军总政办事处,回到人民的怀抱。东北全境解放后,于1948年10月任吉林省立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1949年10月,他被错定为“历史反革命”,1951年判处死缓,于6月被遣送到梧桐河劳改支队,开始了漫长的劳改生活。在劳改队里,领导命他组建卫生所,以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两年中,在药品奇缺,条件很差的条件下,他完成了500余名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病人的诊治任务。为了抢救同时病倒的上百名病人他经常几天几夜不合眼。
1952年11月,在梧桐河农场职工医院他抢救一名机耕队员,认定是在日军中曾出现的“虎林热”(即流行性出血热),立即写出病例报告,在省防疫资料汇编上发表,这是建国后第一例出血热病例的疫情报告。1953年3月,由于在扑灭传染病和狱政卫生方面做出成绩,被改判20年徒刑,后减到l5年。
1955年开始,他同省防疫站和长春军医大学派来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防治出血热,奋战三年,走遍农场所有连队,抢救病人,总结病例,传授防治经验,终于使出血热患者死亡率从l0%下降到2.5%左右。20多年来,他对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学进行了研究,有论文和译文13篇,发表于省的学术会议和论文汇编中。1982年在宝泉岭管理局医药年会上,他的论文《梧桐河农场流行性出血热三十年间流行病学分析》获管局科研成果二等奖。
劳改生活30年,他历经磨难:妻子离婚,弟弟受牵连自杀,家被抄了三次……,但他仍然默默地从事着救死扶伤的工作,尽着对社会的义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他的错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组织上为他落实了政策,出任梧桐河农场职工医院主治医师。1982年5月,调入总院,任五官科负责人。1984年9月后,任布病科主任、传染科主任。l982年和l985年先后晋升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在任布病科主任期间,他领头承担了中央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和省、总局下达的布鲁氏菌病临床治疗的科研课题。该病遍布全国,牧区尤甚。病人痛苦万分,丧失劳动能力,虽四处投医,不见显效。回健人和科内医生用免疫增强剂、胸腺激素和转移因子等疗法试验,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后来,引进法国布病专家若克斯教授的“PI”组分疗法,扩延改进,终于取得前所未有的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7.6%。1984年11月,在全国布氏病生物制品学术经验交流会上,他宣读了《应用酚不溶性组分“PI”治疗慢性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初步观察》的论文,受到重视。1985年9月,该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被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慢性布病的治疗开创了一条新路。同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的学术刊物第5期全文发表该项论文,并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士良翻译成英文,推荐给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布病专家委员会。
1984年《光明日报》发布消息:“我国第一个布病专科病房座落在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总医院”。年底,中央地方病办公室发函,请各地转送布病患者。到l988年年末,已有来自十几个省市的982名患者前来检查治疗。
回健人年逾花甲,右眼l600度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出现裂孔,濒临失明;三叉神经痛、胃出血等症也染身袭扰,但他仍顽强地战斗在垦区医疗、科研的第一线。l985年被授予总局老科技干部荣誉奖;1986年被评为全省和全国防治地方病先进工作者;1987年科研成果被评为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本人被评总局特等劳模;l988年被总局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建设四化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当选为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同年l2月离休。1994年1月27日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