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曲救死扶伤之歌

一曲救死扶伤之歌



             ——记总局总医院抢救一名重伤工人的事迹
                   贾洪斌  李淑英
  1986年7月18日晚8点,总局总医院院内突然冲进来两辆救护车,只见13名护送人员和一副抬着病人的担架从救护车的狭小车门中涌了出来,把病人抬到了急诊床上。急诊室的医务人员了解到这是一名特重的工伤病人。
  7月10日傍晚,黑龙江省钢铁基地——西林钢铁厂的第二炼钢车间里,天车吊着8吨多重的冷空钢包,在3米高空缓缓运行时突然脱钩,青年工人赵庆海被滚动着的钢包重重地压住了左下半身,厂医院进行了整整7个小时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早期手术处理。
  7月l5日,赵庆海的创面上受到了严重的侵袭性感染,体温持续性升高,神态昏谜,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工厂领导和厂医院的医生们决定转院。
  他们首先来到哈尔滨市一家省内著名的大医院,两位老医生看过后直摇头说“这么重的复合伤,这么重的感染,已没有救活的希望了……”这时,有人提议到省农场总局总医院试试吧。经与哈尔滨市急救中心联系,很快得到了他们的答复,火速派出了两辆救护车,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面。
  在这家医院的骨科急救室里,值班医生戚如良仔细地为赵庆海做着检查,并迅速而准确地下达着一道道指令,特护、输液、消炎、细菌培养、特大换药……为了一个青年工人的生命,他同值班护士整整忙了一夜。
  7月22日,各种化验结果又提示小赵为低色素贫血、异常心电图……,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李修植院长闻讯赶到病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成立以李景泉副院长为首的专门抢救小组,要不惜任何代价,竭尽全力把小赵救活!
  为了一个年轻工人的生命,全院上下都行动起来了。全院会诊决定由普外科主任赵峰岩、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永凡协助骨科进行彻底清创手术,修补膀胱瘘口,切除残存的左髂骨;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手术只能在病室内进行,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为了小赵的生命,院领导做出了骨科病人一律暂停手术,凡需到骨科住院的急诊病人,一律改由普外收治的决定。
  7月23日,在经验丰富的骨科主任李铭的指导和参加下,普外、泌尿科的医师们密切协作,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关键的清创手术,为挽救小赵的生命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腹壁缺损在治疗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李主任的倡导下,大胆地采用了胎盘羊膜囊做为生物敷料复盖创面的设想,在妇产科的协助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主治医生戚如良和专护人员每天都要进行一次特大换药,有时一次竟要4个多小时。为了不使换药间断,医生6次下夜班都没有休息;护士长刘桂珍每天都围在小赵的床前,喂水、喂饭、打针、换药,护士杨秋云看到小赵需要做大量的护理工作,两次推迟了探亲假……。
  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月22日上午,全院会诊决定给小赵应用治疗气性坏疽的特效药——气性坏疽抗毒素和甲硝唑注射液。经与有关单位联系获悉,哈尔滨市没有这两种药品,怎么办?院领导果断地决定,求援!
  7月23日早晨,医院派人分兵两路,一路去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联系这种药,一路去庆安县制药厂联系,同时给上海医药卫生供销公司发电报,请求空运甲哨唑。不巧,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仅存一批气性坏疽抗毒素已于6月30日过期,马上赶制又受生产周期的限制。这个研究所的领导决定,把这批刚过期不久的药品连夜做理化性质的检定。他们经过通宵奋战,终于使小赵及时用上了这种特效药。去庆安县制药厂的同志得知,这个厂的首批甲硝唑刚刚投料生产,需5天以后才能出产品。医务科和药剂科的同志们心急如焚,频频向省民航局闫家岗机场和中山路机场的货运处打电话,追询上海空运的甲哨唑是否到货。7月28日下午4点多钟,庆安县制药厂赶制的首批甲硝唑从数百公里外用专车送来了,上海的药品也相继到货了。
  在40多个日日夜夜里,小赵先后经过了大小10次手术,输血5800毫升,其中冻干血浆3200毫升,新鲜血浆2400毫升,白蛋白250毫升,等于给他换了两次血。终于挽救了这位年轻工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团结协作救死扶伤之歌。
  8月18日,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治、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执行主席陈中伟教授借来哈市讲学之机,专程到总医院访视了日益康复的赵庆海,连连赞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原载1986年10月21日《农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