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北安农垦公安局

第五节 北安农垦公安局


一、机构沿革
  北安农垦公安局于1980年5月组建,局址设在北安市内。
  公安局机关编制50人,设立七个职能科室:治安科、刑侦科、预审科、边防科、政保科、政工科、办公室、看守所定编24人;20个公安分局定编270 人,总计编制344 人。
  1980年建局初期公安分局设置有建设、红星、赵光、长水河、二龙山、引龙河、尾山、华山、花园、永丰、格球山、龙镇、龙南、北良、红色边疆、锦河、逊克公安分局。
  1981年12月各分局有了较大变化,花园公安分局由于花园农场改建劳教所,隶属省司法厅管辖,公安工作由当地所在县管辖,公安分局交德都县。华山和永丰农场划归省劳改局改建劳改农场,公安分局移交德都县管辖。龙南分局划归龙镇公安分局管辖。后改建龙南公安派出所。
  1994年10月引龙河、龙镇、尾山、襄河、长水河、龙门、格球山七个农场划归省劳改局,所属农场公安分局也划归北安、德都两市县公安局管辖。北安农垦公安局还下属九个公安分局:建设、赵光、红星、二龙山、红色边疆、锦河、逊克、北良、五大连池公安分局。1985年引龙河、龙镇、长水河、襄河、尾山、格球山、龙门七个农场又划归北安农场管理局管辖,这七个农场的公安分局同时归属北安农垦公安局。五大连池农场划归五大连池市。农场公安分局移交五大连池市公安局。
  根据省农总(公)字(85)34号文件精神,撤消北良公安分局改为北良公安派出所,同时组建铁西公安派出所(设赵光糖厂),龙南公安派出所(设龙镇商业批发站)。后因商业体制的变化,龙南公安派出所1992年3月迁置商业处。农垦商场解体后,龙南公安派出所于1995年9月又转迁到北安油脂化工厂。1998年被宣布撤消。1980年建局初期,各公安分局所辖公安派出所15个,局直派出所一个(茄子河煤矿公安派出所)。1985年省公安厅重新核定了公安派出所,依省农总(公)字(85)34号文件下达北安农垦公安局所属33个公安派出所。1998年12月农垦公安整顿公安体制。根据省农垦(编)字(98)5 号文件精神,撤消龙门公安分局改建龙门公安派出所,行政级别正科级不变。撤消铁西、龙南公安派出所,将原各公安分局所属30个公安派出所改为警务区。2003年北安农垦公安局所属十三个公安分局(派出所):建设、红星、赵光、长水河、二龙山、龙镇、襄河、引龙河、尾山、格球山、锦河、红色边疆、逊克;龙门公安派出所、北良公安派出所。
        北安农垦公安局所辖公安分局(派出所)基本情况一览表
                 (2003年)表2-7



  公安局机关科、所、队13个,政治处(原政工科1990年3月改为政治处)、纪检委、督察队、法控科、治安科、刑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警察大队、办公室、看守所。
  全局编制425人,实有387人,其中公安局机关编制79人,实有59人,各公安分局及派出所编制346人,实有340人。
  北安农垦公安局历任公安局长于景阳、王怀普、梁枫。
  1990年3月陈向阳任公安局长,政委刘景文,副局长孙锡富、吴贵显。1993年6月刘景文任公安局长,历任政委:孙锡富、李继良;副局长崔福懋、王建国、吕和平。2002年10月徐修忠任公安局长,政委李继良,副局长崔福懋,石贵秋。
  二、工作综述
  北安农垦公安局在捍卫政权、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的各项职能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发扬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前赴后继,走过了一条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之路,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4年来,北安农垦公安局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200余件,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1300余件,摧毁犯罪团伙101 个,收缴赃款赃物折款近350 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尤其近3 年,北安垦区的刑事案件年均下降8.9 %,重特大案件增幅回落,社会治安大局保持了平稳的态势。
  北安农垦公安局在加强打防力度、确保稳定的大前提下,以“爱人民、讲奉献、保平安”的东莱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了警务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建设了覆盖全垦区的“110 ”报警服务台,开展了“形象工程”、“窗口工程”、“温暖工程”、“扶贫帮困”等一系列活动。1990年以来,在各级人民政府开展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估中,北安垦区公民的安全感逐年增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近几年来,北安农垦公安局全力落实“四四三三”、“五五二二一”工程及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新思路。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抓好“六个坚持”,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以此作为公安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开展“学先进、创五化、争三优、评三差”目标考评工作,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长、依法治警”的方针,坚持落实民警“四考三挂、五票择优”的考核评比制度。狠抓“四个重点建设”,即加强“110 ”报警服务台建设,提高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增强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加强以基层、基础、基本功为主的“三基”建设,提高公安机关和群防组织的战斗力,加强高科技装备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力促“三个转变”,即由单纯的公安警务行为转变为社区警务行为,由单纯的警察职责行为转变为职责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结合同时并举的行为,由计划经济时期单纯的静态治安管理转变为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动静结合服务型的管理。强化“三个力度”,即大力强化内部督察力度,大力强化公安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强化民警业务培训力度。建局以来,有8 名民警获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27个集体、139 名个人荣立集体及个人一、二、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