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一、机构沿革
齐齐哈尔农垦公安保卫工作是从1951年开始,当时在查哈阳配备一名保卫干事。
1955年组建克山农场,配备2 名保卫干事。
1956年查哈阳、克山农场成立保卫科,郭瑞祺和周德军分别为负责人。
1958年查哈阳、克山农场分别建立公安分局,泰来农场设立了保卫干事公安特派员,全局当时有公安保卫人员13名。
1966年已有公安分局2 个、派出所2 个、公安保卫人员27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检法被砸烂,公安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
1969年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各团的保卫科、保卫股代行了公安机关职能。
1972年组建了嫩江农场分局,同时成立了嫩江农场分局公安分处,业务上受黑龙江省农场局公安处领导,公安分处设政保、刑侦、治安、户籍4 个组,李学成、朱永喜任公安分处主要负责人,共有干警34人。
1976年兵团撤消恢复农垦体制,嫩江农场分局公安处也随之撤消,各农场公安分局、派出所交所在县管理。
1980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嫩江农垦公安局”,张玉森任局长,胡国臣、刘占海任副局长。下设6 个科室,受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公安处领导。与此同时,各场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公安分局12个,派出所1 个,有公安干警50人。
1980~1983年间新成立派出所17个。干警增加到71人,
1983年随着“严打”工作的开展和嫩江农垦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组建,公安、检察、审判业务职能全部开始运行。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组建了“嫩江农垦看守所”,同时在查哈阳、克山两个农场组建了行政拘留所收容所各一处,公安干警达121 人。
1986年嫩江农垦公安局内设政保、治安、刑侦、预审、政工、办公室6 个科室和一个看守所,下设9 个分局(原双河农场公安分局归北京管理;林源公安分局归大庆管理;老莱公安分局归省劳改局管理),17个派出所,有干警219 人。
1987年增设消防监督科。
1988年至1989年6 月,原局长张玉森退休,胡国臣任局长,肖永久任政委,刘占海、李承志任副局长。
1989年增设装备科。
1990年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工作需要增设了法制科,使公安局法制工作纳入了民主化、法制化轨道。
1992年随着垦区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建设发展,公安干警总数达到292 名,3 月经农场总局人事部门和省人事厅、公安厅批准。通过严格考试、考核,156 名以工代干民警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92年8 月原政委肖永久调管理局任副局长,李传军调入公安局任政委。
1995年4 月原局长胡国臣、政委李传军退休,姚凤兰调入公安局任政委,刘占海任局长,李成志、韩发任副局长。
1996年7 月经公安部、省公安厅批准,对247 名任命警察评授了警衔。
1997年齐齐哈尔垦区公安局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警务制度改革,全员实行聘任。撤消15个派出所,设15个警务区,划分74个责任区;根据新时期有利于基层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建设,便民、利民、便于统一指挥警务的需要,对查哈阳、克山、富裕三个分局内部股、所、队进行了适当调整和部署。成立治安、刑警、交警三个队和一个综合办公室,刑事侦查机构实行大、中队建制,内部推行探长搭挡制。1997年10月原局长刘占海退休,副局长李承志病逝,韩发任公安局局长(国家副处级),石凯任副局长。
1998年底,垦区公安系统正式列入国家地方行政公安建制,实行在省公安厅领导下的三级管理体制。公安局由原来的嫩江农垦公安局更名为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配备编制为255 人,局内设刑警大队、消防大队、治安科、法制科、政经保科、办公室、督察队、政工科、计算机通讯科、看守所、交警大队;下设查哈阳、克山、富裕三个分局。依安、巨浪、绿色草原、泰来、拉哈五个派出所,设查哈阳、克山、富裕、泰来(待建)四个行政拘留所。
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所辖公安分局(派出所)基本情况一览表
(2003年)表2-9
2001年7 月黑龙江省公安交警总队下发黑公交[2001]12号文件《齐齐哈尔垦区所属各农牧场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由垦区交警大队实行系统管理》,解决了齐齐哈尔垦区交警体制权限问题,交警大队(下设7 个交警中队)正式开展工作。
2001年10月经齐齐哈尔农垦分局组织部、人事局公开招收录用人民警察4 名,农垦公安局干警人数增至212 人。
2002年5 月于涛任公安局副局长(国家副处级)。
2002年10月韩发任公安局局长(国家正处级),政委姚凤兰退休,石凯任副局长。
2002年12月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严打整治先进单位,垦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农垦分局“双评”第四名。
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机构沿革表表2-10
续表2-10
续表2-10
二、队伍建设
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自1980年组建以来,克服困难,负重奋战,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垦区稳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一支能打敢拼的公安队伍。
为加强垦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公安局设政治委员,分局设教导员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组,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干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干警政治素质,培育干警树立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世界观;加强法律、业务知识培训和组织干警参加公安大、中专自学考试。极大地提高了法律专业素质、促进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2002年底,公安中专毕业21人,公安管理(大专)毕业108 人,法律和其他专业毕业的27人,大学本科37人。2003年有大专文化以上的172 人,占干警总数81%。干警文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1997年推行人事制度和警务制度改革以来,把原基层派出所改为警务区,警务区下设若干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民警一人,实行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广大干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证每周三分之二的时间下责任区,努力创造发案少、秩序好、查结率高、群众满意的社会治安环境,在学东莱创建人民满意的公安分局(所)活动中,涌现出了以克山分局江峰派出所为代表的先进群体,在1998年遭受特大洪灾中,广大干警舍小家、顾大家,奋不顾身深入抗洪第一线。一大批民警被公安部、省公安厅授予一、二等功和垦区公安局三等功及其它荣誉称号。为了纯洁队伍,清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使公安机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1989年以来,坚持开展关于纠正行风、反腐败、制止刑讯逼供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和集中教育整顿,既纯洁了队伍,又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遏制了腐败现象。人民警察形象在群众中有了明显好转。
公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制,实行领导负责制,落实领导干部一职双责。建立民警执法档案,签订民警执法执纪责任状,加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落实错案追究制度以及行政执法的考核评议制度,严格实行一案一测,同时加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力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执法监督员;加强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对执法主体进行资格审查,2002年152 名干警通过了执法资格考试。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齐齐哈尔垦区的执法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办案质量明显提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特别是十五大之后五年间,公安队伍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队伍得到了壮大,队伍建设成果突出。随着垦区经济的发展,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学东莱、创建人民满意单位”“东宁县公安局”“济南交警”,学刘平、杨光、邱娥国等先进单位和个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队伍革命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建设。“三项教育”、“学创”活动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法制意识、公仆意识明显提高。
公安装备建设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2001年公安局由原来的分局办公大院搬迁到龙沙区合意大街120 号。新的办公环境改变了过去那种人员多,办公室拥挤的状况,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大力筹措资金购置了现场勘察设备、法医鉴定设备、档案用品。技术室、法医鉴定室、档案室正逐步完善。2001年重点抓了档案晋级达标工作,经检查验收基层分局、派出所全部被评为档案管理达标合格单位,有两个分局派出所被省公安厅评为档案晋级达标先进单位,从根本上扭转了档案管理工作落后的局面。为实现办公自动化,2002年公安局为每个科室配备了一台微机,公安三级网正在建设之中。近几年来,名公安分局、派出所装备也大有改善。克山分局新的办公大楼2003年正式启用,查哈阳分局、富牧分局及各派出所也都相应增加了办公面积;各农(牧)场先后为公安分局、派出所更新了警用车辆,购置了微机、传真机、现场勘察设备。办公环境的改善,装备建设的提高,为公安机关服务四化,打击犯罪,保卫垦区经济建设,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五二二一一”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十年来,齐齐哈尔农垦公安局广大公安干警在服务、保卫垦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大批先进群体及个人,1997年公安局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法制建设优秀单位,2002年被省政法委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先进单位,2002年克山拘留所被公安部授予达标治安拘留所;1999、2000年富牧分局、绿色草原派出所分别被公安厅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1998年姚凤兰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泰来派出所所长李洪武由于在1998年抗洪救灾斗争中表现突出,被公安部记一等功。2001年绿色草原派出所杨万学被省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称号。克山分局民警王刚被省政法委授予全省“破大案打团伙斗争”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