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接待工作

第二节 接待工作



  一、人员机构
  
  1989年7 月,联络处组建时,由赵家玺副主任主管接待工作,指定刘继荣负责具体的接待工作。同年12月11日,刘继荣被任命招待所所长。1991年12月,刘继荣调到总局驻天津办事处工作,总局选派驻哈尔滨办事处的刘洪接任刘继荣的工作。1992年 9月,刘洪调回哈尔滨办事处,由赵家玺全面负责接待工作。1994年,赵家玺退居二线,同时,联络处为探索接待工作管理机制,接待工作划归行政办公室管理,由联络处副主任黄玉新负责此项工作兼任招待所所长。1997年2 月,重新组建了接待科,任命刘江为副科长,负责具体的接待工作。1998年2 月,黄玉新调离联络处,由哈尔滨办事处刘洪接替黄玉新的工作,兼招待所所长。同时,将何玺伟调入接待科,充实接待工作力量。10月份,刘江脱产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习,由何玺伟负责接待工作,同年11月,任命何玺伟为接待科副科长。
  联络处招待所由客房部、餐厅部和车队组成。截止1998年,客房有138 张床位,其中单人套间4 套,2 人套间12套,2 人标准间16间,普通客房18间。大会议室1 个,可容纳60人,小会议室1 个可容纳20人,多功能厅1 个,台球厅2 个,小汽车8 台;大餐厅1 个,可容纳100人同时就餐,小餐厅2 间,可同时容纳20人就餐,达到北京市规定的特级旅馆标准。
             联络处接待机构及工作程序示意图



  二、工作概况
  
  接待工作是联络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总局领导十分关注,筹建时,时任总局局长刘成果同志就指出:“联络处要搞好接待工作,体现总局对基层的关怀”。副局长刘文举同志指示:“接待工作不仅要为垦区服务,而且也要为我们垦区有工作关系的中直部门服务”。联络处从组建开始就本着“三服务”的宗旨,开展接待工作,使垦区来京人员到京有人接,住下有人管,办事有车坐,走时有人送。联络处组建初期,租用华鑫旅社的二层楼,十分简陋,条件很差,来京办事人员和联络处人员吃住在一起,有时自己动手做饭。1990年下半年,新建招待所楼房尚未交付使用,就使用部分房间开始接待。联络处全体干部、工人边清理房间、边为客人服务,每天工作在十四五个小时,没有星期天。当时车辆很少,只能保证重要事务用车,联络处工作人员办事都是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年接待了全国农垦计划会、两次绿色食品会议、参加第八次全国农副产品展销会和亚运会观模团。全年共接待了10 740人次。
  1992年,联络处的建设工作基本结束,设立了大小餐厅、会议室和小卖部,汽车已增加到7 台,服务设施、接待条件得到了改善。
  1993年,联络处针对接待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对招待所的三个单位实行了承包经营。从纯服务型转向经营服务型。改变了过去吃饭、坐车不交钱的现象,加强了内部管理,接待服务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1998年,联络处进一步修订了接待服务制度,从接待范围、用餐标准,各项收费标准、陪餐接送站、接待服务程序全部做了明确规定,接待工作步入了程序化和规范化。
  解决旅客和领导的车、机票是接待工作的重要环节。组建初期,火车票非常紧张,提前一天整夜排队购票,每次每人只能买两张。远远不能保证用票的需求。经过努力,与车站建立了合同购票关系,每天可以解决6 张卧铺票,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后来又与北京至佳木斯列车的车组建立了关系,在紧张时,直接将旅客送到车上补票。为此,联络处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辛苦。1993年,联络处专为购票配了一台微型面包车。几年来,通过工作,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首都机场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1994年,曾一次解决车票92张。有时直接将客人送上飞机,保证了领导有紧急事务能够及时返回。近两年来,虽然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购票问题得到缓解,但在旅游旺季和春节前后,仍然十分紧张。
  十年来,联络处从领导到具体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早起晚归,不辞辛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总局赋予的接待任务。共接待29万人次,购买车票2.5 万张,机票2 千张。
  三、客房
  
  1990年末,新建招待客房投入使用,当时,只接待垦区内部和与垦区有关系的部门、单位的来京人员。1993年11月30日,在京办理了营业执照,注册为“黑龙江农垦北京招待所”。联络处聘任景建民同志为客房部主任,从此开始了对外营业。按照北京市特种行业管理规定,接受朝阳区公安分局特行科、大屯派出所、朝阳区卫生防疫站、朝阳区行业管理办公室、工商局和税务局的管理。
  1998年更名为“北京市龙垦联招待所”。
  初建时期,客房装修标准较低,设备十分简陋,随着经济发展和申办营业执照增加经济效益的要求,三次投资改善条件。1990年6 月,购置了一批14寸的彩电和电风扇,部分房间配置了沙发。 1993 年投资50万元对客房改造,地面铺上了釉面砖,墙壁喷涂,制作了暖气罩。将所有硬板床换上了席梦思床垫,高间配上了18寸的彩电。1996年,改换铝合金窗,室内墙壁打木墙裙,全木包装门窗口,安装了有线电视天线,二三楼改造成标准间和标准套间,配备了电话、空调、热水器,达到特级旅馆的标准。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档次的接待需求。
  客房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是聘用临时工。当时,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经过培训,边干边学,哪需要就抽到哪去,岗位不固定,虽然都有热情,但服务不规范,常出漏洞,影响了接待质量。 1993 年,制定了规章制度后,按岗位配备服务人员。之后,每两三年调换一批服务人员,新招聘的服务员都要经过十天左右的礼遇、接待知识培训,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客房部办理营业执照后可以对外营业,但由于地处偏远,又不临街,社会上的客人很少光顾。除垦区内部客人外,经常空间一半以上床位,利用率低,为了提高效益,多方联系承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接待旅游团体,提高了床位利用率,营业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在全社会旅店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营业收入突破百万,创历史最好水平。十年来共创收入465.9万元,盈利198.6万元。
  截止1998年底,客房部共有16人,其中主任1名,职工3 名,其余均为聘用人员。
  四、餐厅
  
  1989年,联络处组建时,租用朝外华鑫旅社二楼,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和总局到京办事的同志吃饭问题,在走廊搭起临时炉灶,自己动手做饭。8 月份,聘用一名炊事员,也只是做些家常饭菜。1990年底,联络处招待所楼房建成后,成立了餐厅部,先后调入三名职工,聘用2 名临时工,可为内部职工和接待用餐服务。
  1993年,陆续购置了电冰箱、电冰柜、电烤箱、蒸饭车、热水器、和面机、轧面机、调理台和三眼液化气灶台,改造了冷荤间。同年11月份申办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步入了正常工作。1994年4 月联络处聘任李长安为招待所餐厅部经理。
  1996年2 月份,随亚运村地区铺设天燃气管道,餐厅更换了天燃气燃气灶,结束了长期长途议价购买液化气的历史。
  1998年,在1993年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联络处对餐厅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机制的转换给餐厅注入了活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提高饭菜质量,自做早点,主动联系招揽顾客,在断绝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全年盈利6 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截止1998年底,餐厅部共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经理1人,厨师3人,面点师1人,服务员6 人(服务员均为聘用人员)。
  五、车队
  
  1990年9 月份,联络处决定组建车队隶属接待科管理,明确了车队的职责,为总局来京办事人员服务,为联络处的工作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
  联络处创建初期,车队的车辆是从总局调入的,后来资金状况好转,购买几台面包车和小汽车,最好的车是“桑塔纳”,后又更新一些车辆。1998年,为加强管理,节约开支,分别将现有的8 台车辆中的日产“尼桑公爵王”1 台、“桑塔纳”2 台、“奥迪”1台、“三星” 10坐面包1 台由车队承包经营,两台“桑塔纳”由办公室使用,1 台“奥迪”由接待科使用。全部车辆由车队统一考核。
  车队组建时,设不脱产队长1 人,车辆调配由接待科负责,1993年4 月份,配备1 名专职调度,在接待科的指导下调配车辆,并统计车辆的行程、修理费用和油料消耗情况,对车辆进行考核,按照北京市交通法规的要求负责交通安全工作。1994年4 月,联络处聘任刘广林为招待所车队队长。截止1998年末,车队共6 人,其中:队长1 人、调度1 人、驾驶员4 人。车队组建时,工作量很大,大家起早贪晚,十分辛苦。1993年,随着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增加,管理工作提到了日程。联络处对车队制定了10项制度。队长、调度(兼安全员、核算员、保管员)、驾驶员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学习和奖罚制度,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外埠执行任务制度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尽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项工作基本做到有条不紊,逐渐走向规范化。
             车队人员 车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