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建厂会战

第三节 建厂会战



  1969年1 月,以兵团二师付参谋长朱少言为首的15名现役军人和筹建处的部分同志,来到浩良河施工现场。当时,施工现场上有青天一顶,下有荒原一片,白雪茫茫,寒风刺骨。全体工作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开始。
  为了加速施工准备工作的步伐,于1969年4 月14日,兵团党委批准了由朱少言为书记,王来正和郭林友为委员的化肥厂临时党支部。在支部的领导下,现场成立了工程组,器材组,办事组,政工组和后勤组。工程组由郭林友负责;器材组由王来正负责;办事组由杨德才负责;政工组由刘寿柏负责;后勤组由盛玉龙负责;主要任务是组织订货,联系施工,落实设计,抓紧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大批施工部队进点。
  首先来到化肥厂建设工地的,是黑龙江省山区建设大队,共计300 余人,负责家属住房的建设任务。这批家属房计划30栋、180 户,会战时作工棚,施工队撤出后作家属房。施工队3月份进点,5 月份开工。但开工后,兵团部认为家属房的建设违反了“先生产、后生活”的施工原则,指示化肥厂停止建设。因而家属住房的建设,没有完成施工计划,只建设了28栋。山区建设大队于1970年2 月撤出。
  1970年春,现场的各项施工准备就绪,大批施工队伍陆续进厂。来到现场的有:哈尔滨市建工局一公司,省安装公司,吉林一化建,化工部红旗总队,省火电一处,省轻化安装公司,以及兵团一师二团组建的化建营等,共计2000余人。
               成 立 会 战 指 挥 部
  为了加强会战的领导,统一会战的步伐,加速会战的进度,1970年2 月,会战工地成立了由各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战指挥部”。兵团司令部付参谋长安钟昌担任总指挥,哈尔滨市建一公司郝喜田、省安装公司苏吉顺、吉林一化建郑录、红旗总队片锡发、化工九院张尔骧和化肥厂的周沛然任付指挥。
  1970年4 日20日,会战指挥部召开了厂区破土动工誓师大会。大会由王庆堂主持。出席大会的除了参加会战的各单位以外,还邀请了浩良河镇、车站、木材加工厂、浩良河大队等有关领导参加,到会2000余人。总指挥安钟昌在大会上作了动员,他要求参加会战的全体职工,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坚持“鞍钢宪法”指引的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多快好省地完成化肥厂的会战任务。会后,各施工部队开赴现场,安钟昌总指挥剪了彩,并挖了第一锹土奠基。
               土  建  会  战
  承担厂区土建工程任务的是哈市建一公司。这支施工队伍,过去一直在市内施工,设备好,技术力量强,工人队伍过硬。经他们的手,在哈市竖起了多处高楼大厦。这次,他们按照省建委的安排,在负责人郝喜田的带领下,于1970年3 月份进点,共计1000余人。
  当时,省和兵团交给会战指挥部的任务是:确保“两个一定”,即1970年主体工程一定要上去,1971年化肥厂一定建成投产。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土建施工队伍进点后,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总开工面积26,731 平方米。全体建筑工人,在兵团战士的密切配合下,发扬铁人精神,抢时间,争速度,多干活,不计报酬,早晨两点多出工,晚上八、九点才收工,一天干十五、六个小时。老工人王希英,创造了日抹灰60.7平方米的高记录。老工人阎汉俊领导的瓦工班,创造了日砌砖量每人平均2 ,400 块的记录。厂机运连的同志,为了适应会战的需要,自力更生,因陋就简,把又脏又臭的破马棚改造为机加车间,自己动手架车床,安汽锤,砌烘炉,为会战解决了许多急需问题,这种“马棚闹革命”的精神,受到群众的赞扬。整个会战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工程进展很快,到1970年底,厂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但是,在会战中,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出现过“不按设计施工”,抵制“错误领导”,“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无政府主义现象,给整个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开车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到1974年5 月哈市建一公司施工撤走为止,共完成生产建筑面积31,503 平方米,其中热电车间(包括汽机)8 ,481 平方米,造气车间5 ,746 平方米,合成车间4 ,006 平方米,空分车间2 ,862 平方米,尿素车间4 ,147 平方米,机加车间3 ,437 平方米,电气车间352 平方米,仪表车间1 ,120 平方米,其它生产建筑面积1 ,332 平方米。至此,厂区生产车间的土建工程,按计划全部完成。
               安  装  会  战
  设备安装会战,是和土建工程会战同时进行的。参加会战的单位有:吉林一化建公司,燃化部红旗总队,省安装公司,省火电一处,和省轻化安装公司等。这些建筑安装单位,从四面八方,来到化肥厂建设工地,承担了化肥厂各车间的设备安装任务。吉林一化建负责空分和合成车间,红旗总队负责尿素车间,省安装公司负责造气车间,火电一处负责热电1#炉和两台发电机组,省轻化安装公司负责2#炉。
  化肥厂的设备,多是些庞然人物,小则几吨,大则几十吨。当时,会战工地机械设备条件很差,只有一台15吨的苏式吊车,如何用小吊车及时卸下这些大设备,就成了保证安装进度的关键问题。1970年4 月,厂进来两台重19吨电机转子,根据吊车的负荷量,是不能吊卸这两台大设备的。联系车站火车吊,火车吊已外出执行任务,半个月后才能返回。如果坐等势必影响安装进度。工程技术人员李春林,吊车司机吴广良,在工人师付的配合下,决心用土办法卸大设备,他们加固了吊车的背绳,又给吊车增加了配重,用“蚂蚁搬泰山”的办法,用小吊车卸下了两台大设备。以后,又用这个办法,卸下了23吨,36吨和43吨的十几件大设备,为使设备安装的顺利进行,闯过了道道难关。
  造气车间净化工段,有并列的四个铁塔,最高的45米,重60吨。当时一无吊车,二无抱杆,负责安装这几台设备的省安装公司的同志提出,先立起小塔,然后以小塔为抱杆,用“小塔背大塔”的办法,把四个铁塔立起来。有的人担心这样会对塔有损伤,影响塔的使用,不同意这样做。省安装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四个铁塔都是静止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塔体不会因作撑点而受到损害。统一认识后,负责起吊的操作人员,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精心施工,合理操作,土法上马,顺利地完成了净化塔群的吊装任务。
  化肥厂的建设,是在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土建和安装交叉作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设计变更,订货和设计不符,土建基础不符合设备要求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施工单位发扬主人翁精神,学大庆,做铁人,主动承担困难,不推不等不靠。红旗总队负责的尿素车间,发现有31 台静止设备的基础与设备不符,他们面对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从安装上采取措施,基础低了用铁垫垫高,预埋件移位了就用角铁找正,基础大小不符合要求就设法进行补救,经工人师付的艰苦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安装任务。
  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到1974年3 月设备安装任务全部完成,共安装设备630 台,完成工艺管道56.61 公里,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2公里,架设通讯线路56.5公里,修铁路专用线1.66公里。
               水 利 工 程 会 战
  化肥厂全体职工和兵团部分连队,承担了水库,西山洞扩建,明渠和厂内外给排水工程。
  1971年9 月,厂外明渠会战开始。这项工程的挖方工程,由化肥厂职工自己承担。明渠全长1 公里,土方量29,400 立方米,它是连接香兰干渠和厂外泵房的一条引水渠道。由于时至深秋,工程量大,又是在泥水里干活,施工非常困难,全体职工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这项工程于1973年2 月完工。
  水库工程,由兵团18团和63团负责,同时抽调了兵团三师钢厂和二师部分汽车,推土机和铲运机等机械设备,于1973年5 月开工,当年十月建成贮水,共完成挖方6730立方米,筑坝土方58,900 立方米,砌石5 ,500 立方米。
  四年来,全厂水利工程会战,共完成挖方110 ,560立方米,填方81,100 立方米,砌石11,625 立方米,混凝土2 ,500 立方米。
               投  产  成  功
  化肥厂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于1974年2 月基本建成,从3 月开始,进入了试车投产阶段。
  5 月24日0 点25分空分装置导气,O 点45分启动膨胀机,空分装置正式开车。6 月2 日8时至16时出氧、氮气,为合成氨生产打响了第一炮。
  6 月12日18时05分,造气车间气化炉第一次投油,8 月14日10时55分气化炉投油成功。9月15日8 时送出精制气。9 月27日17时生产出合成氨。9 月29日2 时30分尿素车间引氨,15时35分造粒,至此全厂开车成功。
  9 月30日,全厂召开了试车出产品祝捷大会,兵团部以藏公盛付司令员为首的20余人,来厂参加祝捷活动。全厂喜气洋洋,一片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