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陷入困境

第四节 陷入困境



  浩良河化肥厂自1974年10月开车生产以后,化工生产一直不稳定,开开停停,消耗高,产量低,质量不合格,事故不断,亏损严重,维持生产极度艰难。
               极 “左” 思 潮 干 扰
  浩良河化肥厂,是在十年动乱中建设和开车生产的,受极“左”思潮的危害十分严重。
  选厂开始,在林彪错误路线的危害下,硬是把化肥厂推进了深山老林,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同时与农业共用一个水源,水量不足,互相争水,给化肥厂的开车生产和职工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在设计上,受”设计革命”的干扰,违反科学规律,片面强调节约,降低了造粒塔的高度,缩小了造粒塔的直径,取消了造粒塔的电梯,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砍掉了氮、氧气柜,保证不了生产的稳定;实行自流供水,水量消耗大,且悬浮物多,管道腐蚀、堵塞严重,造成开停车次数频繁。在主要设备的选型配备上,氧气压缩机、氢氮压缩机选用国内试制产品,大螺杆空气压缩机又没有备机,由于这些设备质量不过关,没有足够的备件,有的又没有备车,所以无法进行连续生产。
  在全国“烧油风”的影响下,将正在建设中的烧煤锅炉改为烧油锅炉,造成了能源上的人为紧张。从74年10月投产以后,重油供应严重不足,每年需要12万吨重油,而国家仅供应7.2万吨重油,因此锅炉用油和原料用油,严重争嘴,生产只能开开停停。
  职工队伍受到的极“左”危害,更为严重。抵制正确领导,踢开党委闹革命,不为“错误路线生产”,批判“唯生产力论”,把和领导对着干视为“英雄”,稍有不满意就“罢工”、“闹事”。违反劳动纪律更是时有发生。不要规章制度,拿生产当儿戏,有章不循,岗位上干私活,夜间倒班睡觉,随便脱离岗位,不按操作法操作等等更为严重。由于职工队伍中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严重存在,职工思想混乱,经常闹事,无心生产,致使连续性很强的化工生产,根本无法进行,因而事故不断,生产不稳。
               事  故  不  断
  从1974年4 月开车到1979年停产整顿为止,在这五年零两个月内,化肥厂生产开停频繁,事故连续不断。
  1975年元月18日上午九时,尿素车间氨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循环工段的仪表,阀门、管道严重破坏,厂房六楼炸坍一角,玻璃全部震碎,死亡一人,受伤5 人,经济损失达60余万元,停产一个多月。
  1975年6 月4 日,空分车间的一号2Dy 氧压机爆炸,造成部分电气、仪表、电缆严重烧损,一人重伤,二人轻伤。生产损失严重。
  1976年9 月30日,重油中间槽抽空,造成热电车间三台炉同时停火。
  1977年1 月2 日,燃料车间一氧化碳管道冻裂,孟宪臣等三人中毒死亡。
  1977年9 月13日,热电车间锅炉由于严重缺水,导致水冷壁过热,发生爆管事故,造成损失2 万余元。
  1979年11月6 日夜,车库发生火灾,烧毁日本进口吊车和国产铲车各一台,及库房一栋,经济损失18万元。
  各种事故的连续发生,不仅给化肥厂带来重大损失,而且造成职工思想混乱,生产情绪低落,致使化肥生产年年完不成国家计划。从1974年4 月开车到1979年底停车,在五年多时间仅完成氨44,412 吨,生产尿素44,047 吨,而且质量全部不合格,用户不愿使用,声誉低下。
               被  迫  停  产
  化肥厂是以知识青年为生产骨干的新建厂。全厂共有知识青年184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9%,而且经过几年技术培训,分散在各主要生产岗位上成为生产上的主力军。这些青年来自京、津、沪、哈、齐、牡、佳等大中城市。1978年下半年。由于受到“返城风”的影响,他们停工结队闹病退、闹返城。当时党委考虑到知识青年是化肥厂的骨干,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势必给化肥厂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做青年工作,动员他们留在工厂,安心生产。但这些青年不听劝导,而且愈演愈烈。1978年12月24日,他们开始结队到总局上访,同时在厂内搞了数百人的游行示威,还到领导办公室静坐。弄得生产停顿,厂不安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总局党委同意青年返城。仅1979年3 、4 两个月内,就有一千多名青年办完了返城手续,纷纷离开化肥厂,奔回大中城市。全厂被迫停产。
  与此同时,部分家属工闹转正。她们结队上访,静坐示威,向领导施加压力,围攻主要领导,给厂的不稳定局面火上浇油。
  1979年,是化肥厂不景气的一年,在知识青年闹返城、家属闹转正之后,六月份,国家宣布停止供应重油,卡断了我厂赖以生存的生产原料;七月份,国家农垦总局下令我厂停产改炉,九月份国家在北戴河召开计划会议,确定我厂为缓建项目;十一月份,建设资金冻结,全厂一切生产建设活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