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整顿起飞
第五节 整顿起飞
化肥厂被迫停产以后,处境十分困难,形势岌岌可危。上级主管部门对化肥厂是上是下,迟疑不决,举棋不定。当时,摆在化肥厂党委及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关闭,下马;要么奋发图强,经过整顿,安定人心,把化肥厂搞上去;其它无别路可走。
背 水 一 战
一九七八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以“整顿”为中心,对国民经济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厂党委面对化肥厂的困境,认真学习全会文件,仔细分析了化肥厂的形势,认识到要把化肥厂搞上去,工作很多,困难很大,但搞不上去,困难会更多,问题会更严重。决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做好本身工作,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用“背水一战”的精神,全面治理,大打翻身仗,求生存,争发展,开创化肥厂新局面。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面对化肥厂的形势,厂长鲁国强同志勇挑重担,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肩负着党委和全厂职工的重托,亲自去北京,向农垦部,化工部汇报,并立下了“军令状”,要求国家再给一次机会,还搞不上去,任听发落。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两部一局工作组来厂进行了九天的实地调查,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
一九八〇年三月二十一日,农垦部(80)垦计清字第4 号文件正式通知,国家听了工作组的汇报,同意再试一次。用农垦部董付部长的话说,再投上两千万元,看是否能听个“响”。
国家对化肥厂命运的决策,使全体职工受到了莫大鼓舞。于是,全厂总动员,相继召开了两级干部会,党员大会,和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说明形势,深入地进行思想发动,接着便开始了争取生存的“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化肥厂扭转生机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时间是从一九八〇年三月开始,主要的工程内容是改造热电三台锅炉,由烧油改为烧煤,修贮煤场、安装两台大螺杆压缩机,一台日本进口的氧压机,一台西德进口的氢氮压缩机,一台透平循环机,一台100 万大卡的氨压缩机,和第五变电所,简称为“三炉六机一变”,全部工作量达930 万元,占国家下达计划的81%。与此同时,对428 名新入厂的工人,分别派往长山化肥厂等十一个单位进行培训。为开车做好了技术力量的准备工作。
“背水一战”,改炉是关键。热电车间的三台35T/H 锅炉,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斗、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提前完成了锅炉改造任务。到一九八〇年的九月初,三台锅炉全部点火试运,为化工生产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接着“六机、一变”工程相继告捷。
经过“背水一战”,一九八〇年十月五日造气投油,十月十八日出尿素,一次开车成功,恢复了生产。一九八〇年当年减亏187 万元,人们把这一仗称为恢复性的企业整顿。
提 高 性 整 顿
一九八一年,这是化肥厂求生存、争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在恢复性整顿取得成果、“背水一战”获得了生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争取发展,进行了提高性的企业整顿。
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九日,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恢复性的企业整顿已初见成效,要把企业整顿转入提高性阶段,目标是以确保连续稳产为中心,以加强经营管理为重点,突破产量,提高质量,挽回产品信誉,全面实现扭亏增盈。
为了实现一九八一年的奋斗目标。厂党委实行党政分工,加强了各级班子建设,选拔三名科技干部进入厂级领导班子,提拔三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二十一名青年工人担任车间和科室领导。
同时掀大锅,立小灶,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厂搞了“四包一代”,从实行“费用包干,指标考核,联产联利计奖”小指标考核,奖金浮动等三个方面入手,初步解决了吃“大锅饭”的问题。
在领导体制上推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强化了生产指挥系统,发挥了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并且建立职工教育体系,开展了全员培训,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立功活动。还从整顿财务管理入手,进行了财经纪律大检查。
一九八一年,经济效益有了显著的增长。全年生产合成氨38051 吨,比年计划增长了6.2%,生产尿素55520 吨,比年计划增长39.05%. 实现利润402 万元,是年计划利润指标的4.3 倍。
全 面 整 顿
一九八二年是取得更大跃进的一年。厂长鲁国强在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做报告,题目是:“继续抓好企业整顿,实现长周期安全运转,定叫今年胜去年”。奋斗目标是实现“四、六、五”,即生产氨四万吨,尿素六万吨,盈利伍百万元。
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三年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82)二号文件《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的精神和农场总局的布置,在恢复性和提高性整顿的基础上,自行进行了企业的全面整顿。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厂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由鲁国强任组长,孙富,刘印东,刘积林任付组长,同时成立了企业整顿办公室。
一九八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召开了厂务(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浩良河化肥厂企业整顿规划》。六月一日,企业整顿办公室,根据企业整顿规划,又制定了企业整顿的工作计划,并下达到各车间、科室执行。
按照厂企业整顿规划,在两年多的企业全面整顿中,主要抓了以下儿个方面的工作;
1、整顿和加强领导班子;
2.对设备进行整顿;
3、整顿与完善经济责任制;
4、整顿以计划为核心的经营管理;
5、整顿物资管理工作;
6、整顿职工队伍;
7、整顿厂容厂貌。
一九八二年六月份,厂长鲁国强参加了国家经委举办的学首钢经验学习班后,决心运用首钢经验,在厂内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重新制订了包、保方案,于一九八二年的九月份开始执行。
同年十二月八日,厂制订了《企业整顿自行验收方案》,自十二月十五日开始,对各项企业整顿工作进行验收。一直到一九八三年二月份,厂内验收结束。
一九八三年企业整顿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补课,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并解决了机关在奖金上的“大锅饭”,克服了平均主义做法,拉开了档次。
通过两年多的企业全面整顿,企业的各种素质大大增强,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年提前四十四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实现了“四·六·六”的增收节支目标,生产合成氨46368吨,比上年增长14.57%;生产尿素71296 吨,比上年增长16.55%,实现利润521.0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87%.企业整顿的主要成效,概括起来分十个方面:一.加了开工率,日产月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二.产品质量保持在百分之百水平;三.节能降耗有了新突破;四.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果;五.创无泄漏、清洁文明工厂初见成效;六.实现了安全生产;七.开展全员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八.基本建设质量好,速度快;九.计划生育实现了“三无”;十.职工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经过一九八三年的继续整顿、补课和巩固既得成果后,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向总局党委打了《关于请示对我厂企业整顿工作进行验收的报告》。
与此同时,由企业整顿办公室修订、汇编的《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和《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也已经脱稿,并交付印刷。
一九八四年元月十五日,总局企业整顿办公室派以马继顺为组长,邓廷秀为付组长的六人工作组,来化肥厂对企业全面整顿进行予验。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日,总局验收工作组又来厂,认为浩良河化肥厂企业整顿符合中央文件要求,符合省和总局的验收标准。
一九八四年三月九日,浩良河化肥厂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总局政治部主任邓灿,总局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刘福明到会祝贺,邓灿在会上代表总局党委向化肥厂颁发了《企业全面整顿合格证书》,并讲了话。
这次职代会首先由各代表组提名厂长候选人,全厂一致推举鲁国强同志做厂长候选人,而后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的方式,鲁国强同志以全票当选为厂长。在厂长的提名下又选出了四名付厂长。
新选连任厂长鲁国强,在职代会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演说词的全文是:
各位代表: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我担任厂长,是各位代表和全厂职工对我的勉励和信任,我很感谢。为不负众望,我将尽自己的微薄能力,同各位代表一起,同全厂职工一起,立足于改革创新,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为化肥厂的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在今后四年中,我将按照“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办厂宗旨,稳步发展生产,逐年提高职工生活。
我的办厂方针是:生产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工作高质量,生活高标准。
主要途径是:采用推广新技术,培养造就新人才,革新挖潜改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生产上,第一步达到设计能力,第二步挖潜改造使合成氨达到七万吨、尿素达到十一万吨,盈利一千万元,争取外延发展生产。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四年内全厂职工人均收入,由目前的九百元上下,增加到一千二百元左右,增长33.3%.
总的目标概括为:逐步达到生产先进化,管理科学化,厂风文明化,环境城市花园化,生活电气、暖气、煤气化。建成清洁文明工厂,搞好“三项”建设。办成“六好”企业。
四年内生活上办十件事:
1.今年全厂使用煤气;
2.今年全厂实现余热集中采暖;
3.新建住宅二百八十套,今年建成七十套。
4.厂区及家属区实现沥清路面,今年新铺路面八千平方米;
5.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6.职工子女厂内入托、上学,以及生活用水、电、煤气、采暖实行六免费。
7.建立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今年新购小电影机一部,明年更换大电影机,电视站用三个频道转播电视节目;
8.平房区全部安装下水管道;
9.翻修改造俱乐部;
10.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职工子女就业。
各位代表,我深知我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我坚信有上级的正确领导,有广大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通力合作,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恳切希望同志们对我今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给以批评帮助。
同志们,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的事业正在前进。让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发扬“背水一战”的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尽快把我厂建成“六好”企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