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共青团
第十三节 共青团
整 建 团 组 织
1969年1 月,化肥厂建设工程进入了现场准备阶段,一批批知识青年纷纷来到施工现场,同工人组成了一支建设化肥厂的会战大军。到六九年末为止,知识青年人数已达到1600多人,占全厂职工人数的85% ,这批青年多数来自京、津、沪、哈、齐、牡、佳等大中城市,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绝大多数品质优良,学习成绩优异,朝气蓬勃,上进心强,积极要求进步,成为化肥厂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为了适应青年思想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击作用,厂党委根据广大青年的迫切需要,于六九年十二月,做出了恢复团的组织活动的决定,并且发了《关于恢复团组织生活,建立团支部的通知》,各施工连队和实习连队,根据通知精神,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了整建团的工作。
这次整建团,是恢复被“文革”搞垮的团的组织生活。方法是“文革”前入团的团员,自己写入团过程,交全体青年审议通过,即可恢复团的组织生活。七〇年六月底,全厂完成了整建团的任务,绝大多数团员都恢复了组织生活,只有两名团员因群众未通过,被取消了团籍。
首 届 团 代 会
整建团的工作完成以后,各基层团支部的团的生活比较活跃,团的组织发展也比较快。到七一年底为止,仅两年的时间,团员由六九年末的52人,迅速发展到460 人。同时,七一年下半年各实习队陆续返厂,团员由分散到集中,急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好适合青年特点的各项工作,召开团代会,建立团工委的时机已经成熟。
1972年4 月24日至27日,厂首届团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团员代表128 人,代表着全厂460名团员。王庆堂、徐英才、张递远、刘翠铭、戴广志、杨印斌、齐建军、崔刘雨、孙美群、李福常、李祖华、金义林、郭明、王丛、唐国臣、贾春英、徐文梅当选为团委委员。王庆堂当选为书记,徐英才为团委付书记,孙美群、刘翠铭为团委工作人员。
厂团委成立以后,分析了青年的思想、研究了团委的工作任务,明确了把“从根本上提高团员和青年的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使广大团员和青年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为团委的工作任务。接着,团委连续举办了支部书记学习班,组织委员学习班,宣传委员学习班和文体委员学习班,提高了基层支部团的工作水平,推动了团工作的开展,使全厂团的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活跃气氛。
首届团代会以后,1972年至1975年,三年中共发展团员199 名,输送40名团员入党,46名团员被推荐上大学,16名团员参军,60名青年担任厂内基层各级领导职务,200 名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
第 二 届 团 代 会
1975年3 月27日,厂召开了第二届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2 名,其中正式代表108 名,代表全厂(包括三营)团员1054名。王庆堂代表上届团委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首届团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指出了团的工作任务:“继续普及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加强青年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团的战斗力,坚持大干社会主义,发扬青年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中的突击作用,积极开展学小靳庄活动,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业余文化阵地。”
会议选举了王庆堂、徐英才、孙美群、刘翠铭、姜玉生、贾春英、冯爱林、刘蒙恩、安斌、王羽、吴桂年、戎济民、崔建平、刘敏华、金义林、冯来生、曹大庆、康键、马云龙、陈振彪、郭明、邓春生、陈玉珍、贾永刚,陈岩平(三营)、罗昭亮(三营)、刘淑萍(三营)等27名同志为二届团委委员。王庆堂当选为团委书记,徐英才当选为团委付书记。
1975年,社会上刮起一股知青返城风,1979年到达最高潮,厂内千余名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陆续返城,其中包括一部分团委委员,使团的工作停顿。1978年5 月,厂党委批准成立临时团委,由陈振彪、刘翠铭、王法政、张连海、刘敏华、苑增利、吴桂年、杨翠芝、杨秀兰、赵国平、吴宝贵、杜玉梅、何学信、叶淑英、韩恒等15人组成,陈振彪任付书记。1979年3 月,党委对团委班子进行了第二次调整,王家和任付书记,张丽娟、韩恒、王法政、李厚文、杨伯森、鞠艳明、王长江、包伟丽、吴英满为委员的临时团委会。1980年底知识青年返城基本结束,团委工作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扭转,团的两级组织逐步健全,团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开展。
第 三 届 团 代 会
1981年4 月28日至29日,厂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93人,代表全厂436 名团员。孙宝民同志代表上届团委作了《团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后团的工作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企业的教育,抓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自筹经费活动。会议选举了孙宝民、张丽娟、姜凤霞、阎明山、陈巍然、杨伯森、宋玉和、丁银燕、关玉森、康国云、盛建国等十一人为团委委员。孙宝民当选为团委书记。
三届团代会以后,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开展了创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创先进团支部和争当优秀团干部活动,开展了文明礼貌、三热爱教育活动、两检一献活动,以及争当优秀团员的活动和百分竞赛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团的工作的开展。
第 四 届 团 代 会
1983年4 月9 日,召开了第四届团代会,到会代表103 人代表全厂553 名团员。关玉森代表上届团委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两年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团的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工作,不断提高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广泛团结青年,积极为青年服务;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和团的战斗力,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会议选举了关玉森、张丽娟、陈巍然、范永常、冯鲜、宋玉和、盛建国、周岚、赖伯柱、李明华、谢伟、刘永坤、邓军等十二人组成的团委会,关玉森当选为团委付书记。
新的一届团委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共青团十一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学习整党文件,提高团的战斗力的决定》,从1984年4 月2 日开始,举办了七期学习整党文件轮训班,历时120 天,到七月底结束。参加脱产轮训班团员435名,补课学习团员200 名,受教育达90% 以上。这次学教活动,受到了总局团委和省团委的重视,被列为学教活动的试点单位,由团委写的《学教方法》,获得省学教成果二等奖,团委总结的学教经验材料被列为全国学教试点经验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