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重大工艺技术革新改造项目实例

第三节 重大工艺技术革新改造项目实例



  建厂以来,我厂广大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对我厂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项技术改造。这些技术改造项目,对我厂稳定生产,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经济效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项目有:
  1.一九七一年,建厂初期,施工现场急需氧气,外购保证不了供应。我厂从鞍钢购进一台已经报废了的日本三十年代的小空分装置。在既无资料又无图纸的情况下,由空分车间和机加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通力协作,自行设计自行安装。仅用四个月时间,在一个废厂房内,安装试运成功,产出了能够满足施工现场需要的氧气。
  2.正式投产以后,空分装置切换伐O 型胶圈经常脱落,造成多次停产检修。一九七七年,空分车间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将O 型胶圈由过去燕尾槽式结构改为压板式结构,大大减少了停车次数。一九八二年,技术科同空分车间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提出采用蝶伐代替原切换伐,彻底解决了漏气问题,保证了长周期安全运行。
  3.一九八一年三月至一九八二年四月,空分装置主冷三次爆管,造成全厂长时间停车。
  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生产科和空分车间有关人员共同研究,认定是乙炔累积造成。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①.将从来未开过的液氧泵开起来。
  ②.将主冷液氧取样位置从下部移至上部。
  ③.分析液氧中总碳量和含油量。
  ④.不定期排放部分液氧。
  采取以上措施后,没有再发生主冷爆管事故,保证了安全运行。
  4.为了降低空分装置入塔空气温度,提高装置出力。生产科和空分共同努力,在机动科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自己设计了氨水予冷器系统。一九八二年,予冷器投入使用后,空分装置小时产氧量增加五百立方米以上,节约了能源。
  5.一九七九年,国家限期我厂将原烧油的锅炉改为烧煤。我厂决定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恢复、完善修改锅炉燃煤系统,并组成专门班子抓此项工作,限期完成。一九八〇年七月份,第一台炉改造完成试运成功。同年九月全部完成。
  6.我厂锅炉由烧油改为烧煤后,由于旋风子除尘器除尘效果不好,锅炉经常冒黑烟,污染了环境。在厂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生产科、机动科和热电车间的同志,进行内查外调,自行设计安装了水膜除尘系统。此系统于一九八一年秋投入运行,解决了锅炉冒黑烟问题,保护了环境,为民造福。
  7.一九八一年,由生产科的同志进行设计,将合成车间的吹除气送锅炉助燃和造气车间点炉用。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8.一九八一年,在生产科和节能办同志积极努力下,厂决定将造气车间二氧化碳冷却器的余热回收利用,作为家属区采暖热源。当年投入运行,节约了大量能源,解决了职工住宅的取暖问题。
  9.一九八一年,随着生产的发展,造气车间一、二次矸洗共用一台泵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在生产科的同志积极努力下,将一、二次矸洗分开运行。提高了矸洗效果,增加了合成氨产量,降低了消耗。
  10. 一九八三年,大检修期间,生产科的同志根据化九院为我厂填平补齐设计,结合我厂实际,提出并组织实施,将原造气车间一、二次矸洗系统用的拉西环改为碳钢包尔环。稳定了生产,降低了消耗、提高了设备出力。
  11. 一九八三年,生产科、机动科、造气车间的同志共同努力,将原造气车间硫磺回收系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自建厂以来硫磺不能回收的问题。不但回收了硫磺,增加了收入,同时又稳定了生产。
  12. 一九八三年,以付总工程师吴风起为主,组织设计室有关同志在生产科、造气车间协助下,自行设计了碳黑回收装置,由厂自己安装、试运投用,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消耗。
  13. 一九八三年,生产科的同志,在合成车间积极配合下,将化四院陈以楹总工程师用于小合成氨厂的合成氨触媒快速还原法用于我厂,并得到成功。使开车进程缩短三天,节约了大量能源,并在中型合成氨厂推广使用,起到推进作用。
  14. 从一九八〇年以来,尿素车间在生产科、机动科配合下,进行了多项工艺技术改造。如一吸塔塔移位、熔融泵移位、加热器堵管、喷头改造、介吸塔改造、予分离改予精馏等等。这些改造项目的实施,对于稳定生产,降低消耗,提高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15. 一九八二年以来,出现了几次尿素塔衬里漏,造成了停车事故。生产科和尿素车间共同研究,查找原因。规定出尿素塔操作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88 ℃,二氧化碳气含硫化氢不高于工艺指标,加氧不能间断,合成塔不得超压等措施。大大减轻了腐蚀速度,保证了生产。
  16. 几年来,检验科同志坚持做水质稳定实验,提出了不少减轻腐蚀的处方,为九院循环水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