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计划

第二节 计划



  计划完成概况
  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一九六六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开始筹建。一九六九年五月破土动工建设。经历了筹建,建厂,试生产,部分投产,停产改炉与填平补齐,企业整顿、正式生产、达到设计能力等六个历史时期。
  1.筹建时期(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一九六九年四月)
  这段时间工作的重点是安排选厂址、勘测、扩初设计、成套设备订货、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发包工程等项工作。
  (1 )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开始,原东总化肥筹建处与原化工部第九设计院组成联合选厂组。
  在佳木斯、汤原、南岔、五常四个市、县范围内,初步选定三个厂址,三次呈报省和农垦部、国家计委审批,一九六八年二月结束。
  (2 )一九六七年二月~四月开始,化肥筹建处先后组织力量,在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镇西北岔沟和长青沟、五常县安家碾子沟等三个预选厂址,进行勘探测量。
  (3 )从一九六八年三月~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化肥筹建处委托原化工部第九设计院进行扩初设计。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原省革委委托原兵团司令部组织扩初设计审查会议。
  (4 )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化肥筹建处组织成套设备订货和分交。
  (5 )一九六九年一月开始,化肥筹建处委托九院等四个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6 )从一九六九年一月开始,化肥筹建处向省三公司、哈市一公司发包工程。
  2 、建厂时期(一九六九年五月~一九七四年九月)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三日,国家计委批准原东北农垦总局(现省农场总局的前身)在黑龙江垦区建设一座以重油为原料,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加工成八万吨尿素的氮肥厂。在原东北农垦总局、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直接领导下,组建了东北农垦总局化肥厂筹建处、兵团化肥厂。由化工部第九设计院等五个单位承担设计,其中化工部第九设计院承担主体设计。吉林一化建等十余个单位承担施工。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完成扩大初步设计。一九六九年五月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破土动工,一九七〇年四月生产性建设项目破土动工。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试生产出氨,九月二十九日试生产出含氮量为46% 的化学肥料——尿素。
  3.试生产时期(一九七四年十月至一九七五年十二月)
  一九七四年九月试生产后,十一月份因重油不足停产。一九七五年又三次因重油不足停产四个月。另因停水、停电、设备事故等停产近五个月。试生产历时487 天,共开车生产141 天,共停产346 天,累计生产合成氨5601吨,累计生产尿素2538吨。该期间尿素产品合格率0%,合成氨产品合格率100%,最高月产合成氨1622吨。日产合成氨127 吨;最高月产尿素1181吨,日产尿素233 吨。
  4.部分投产时期(一九七六年一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历时三年的试生产时期,暴露出整个系统一些关键设备质量不过关,有的还没有备车。业经上级批准的“三机一炉”等填平补齐工程尚未建成。因此,整个系统没有形成设计能力。从一九七六年起,按“部分投产项目”上报国家。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一九七六年进行了一半,后来又停下来了。这段时间每年编制生产、基建计划、组织正常的经济核算,按月编发化工生产技术经济月报。部分投产历时600 天,累计生产合成氨38801 吨,累计生产尿素41509吨,累计亏损1693万元。尿素产品质量合格率为0%. 这段时间生产主要特点是生产不稳定,开停车次数频繁,停车时间长,开工率仅为33.6%。一九七八年因大批知青集中返城而被迫停产。
  5.停产时期(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〇年九月)
  历时一年零十个月。当时国家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一九七九年一年内,先后对我厂作出了停供重油、停产改炉、列为缓建项目、冻结建设资金等多项决定。使化肥厂陷入困境。一九七九年九月,厂领导班子经过多次研究后,厂长鲁国强到原国家农垦部请求上级再给一千万元投资,立下了“军令状”,用一年时间整顿企业,改造锅炉,填平补齐,开工生产,扭亏为盈。农垦部、化工部和省农场总局经过调查,也下了最大的决心,决定重新拨款扶持化肥厂建设。厂党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背水一战”的口号,很快统一了全体职工的思想。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一九八〇年八月完成了锅炉改造工程。一九八〇年九月完成了新增日氧机为主的五项填平补齐,按计划完成了招收新工人并送出实习、培训的工作。这些关键设备的填平补齐和工人培训工作的完成,为按期开工生产提供了条件。一九八〇年十月,工厂重新投入生产。从此,浩化开始生产合格尿素,并出现了生产日趋稳定、产量逐步增加、消耗逐步降低、质量稳步提高、经营月月增利的兴旺发达局面,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6.企业整顿、正式生产、达到设计能力时期(一九八〇年十月至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历时四年零二个月。此段时期为浩化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四年累计总产值9452万元。合成氨185 ,218 吨,尿素269946吨,尿素产品合格率96.3% ,实现利润2093万元。平均递增:产值18.1% ,合成氨11.5% 尿素18.1% ,实现利润15.7% ,上交利税53.8%.从一九八一年起至今,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工业总产值计划,八一年126%,八二年122%,八三年142.6%,八四年166.3%。
  一九八四年末,化肥厂共有职工2702人,其中:固定职工2702人,女职工1083人,管理人员377 人,工程技术人员160 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8 人,其中大专以上111 人。全厂总人口4959人,总户数1270户,人口自然增长率9.35‰。自开始建设至一九八四年底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180 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11446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573 万元,净值9220万元。大宗原材料年消耗量:一九八四年为煤131 ,379 万吨;重油43684 万吨,外购电6190万度。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历史最好水平:
  合成氨:最高年产52772 吨(八四年)月产6016吨(八四年九月),系统累计生产时间312天(八四年),最长连续运转时间36.7天(八四年),吨氨耗重油81O 公斤(八四年)电977度(八四年)平均单位成本256.89元(八一年)。
  尿素:最高年产83147 吨(一九八四年),月产10107 吨(一九八四年九月),系统累计生产时间293 天(一九八四年)。最长连续运转时间30.7天(八四年),吨尿素耗氨631 公斤(八四年),耗电149 度(一九八二年),产品合格率100%(一九八二年),一级品率65.6%(八四年),年均单位成本292.12元,(八四年)
  财务指标:年利润总额650 万元(八四年),盈利759 万元(八四年)。
  建筑面积:
  化肥厂一九八四年实有房屋建筑面积133498平方米。其中厂房60513 平方米,仓库10190平方米,商业用房1153平方米,办公室3615平方米,住宅51376 平方米,学校6478平方米,医院2113平方米,其它8107平方米。厂房面积,大部分是七五年以前完成的,占现有厂房面积的67.1%.住宅面积,大部分是七六年以后完成的,七六年至八二年平均每年竣工两栋住宅楼,其面积占现有住宅面积的55.1%。
  占地面积:
  自一九六九年以来,涉及我厂征用、拨用、占地、换地等土地方面的各级地方政府、农村生产队的文件计二十余份。根据这些文件,陆续的征用浩良河及北阳地区的耕地、可垦荒地、荒地和沼泽地用于化肥厂的建设。一九八四年化肥厂占地总面积为5225亩。其中厂区、生活区和水库占地1620亩,其余为小农场等占地。以下是化肥厂和北阳小农场占地面积图。
  图一.化肥厂浩良河区域占地位置图。




  计划管理
  1.计划工作:
  厂领导对计划工作比较重视,历来都是厂长亲自抓的一项工作。计划职能部门,直接接受厂长领导,计划的审定,按体制改革的前后时期划分,分别由厂党委、厂务会议负责审定。
  筹建时期,由化肥筹建处负责筹建时期的计划工作。建厂初期有会战指挥部,内设综合组,负责建厂初期的计划工作。当时的计划工作以基本建设大会战为中心,以早日建成投产为目标,平衡、衔接和协调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物资供应计划、上报各种报表。
  一九七三年以后,厂先后建立了计划科、计财科,到七九年计划科与财务科分开独立。从七六年起厂开始编制和下达生产技术财务计划。计划的种类,到一九八四为止,从时间上分,有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作业计划;从内容上分有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财务计划、设备维修计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计划等等。这些计划,有的是计划科综合编制并合订成一本计划上报或下达(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等综合成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由计划科在年初一次下)。有的则由有关职能科室编制按季或按月下达(如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维修计划等分别由生产调度室和机动科按季或按月下达)。
  历年由建设兵团或省农场总局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家计划,上级指令性指标:工业生产方面,有工业总产值、合成氨产量、尿素产量和上缴利润等三、四个指标;基本建设方面,有预算内、自筹、贷款等资金来源安排的工程项目的计划投资额。此外化工部、省化工厅、总局工业处等上级业务部门,为适应专业管理的需要,还制定有质量、消耗、工艺、设备、安全、劳动生产率、成本降低率、资金利润率等竞赛指标或考核指标。
  分别以上述指标为依据,企业从实际出发,综合平衡。一九七六——一九七八年由计划科综合集中下达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内容包括产量、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财务成本等五大类指标体系;基本建设计划,内容包括单项工程名称、计划投资额、建筑面积、投资额构成等各项指标。一九八一年起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指标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大宗原材料进、耗、存,设备三率、工艺指标、安全指标、六种中间产品单位成本,合成氨、尿素单位成本项目指标,各有关费用的控制指标等等。基本建设计划,增加了开工日期,交工日期、主要工程内容、计划投资额、内部构成指标、设计、订货、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负责单位等项指标。一九八二年,贯彻经济责任制以后,则又增加了负责包保的单位及领导等有关内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深入,计划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各种计划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日趋向广度和深度进展,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发挥出首要职能的作用。
  2.统计工作
  一九七〇年以后,厂设有专职统计员,负责完成国家、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各种定期统计报表、年报及各种不定期的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调查任务。
  自一九六九年建厂至一九八四年,国家的统计报表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我厂一九七六年以前由于试生产,统计报表中没有生产的指标体系,一九七六年以后,统计报表中增加了生产方面的指标体系。一九八三年,上报的月报计十二种,季报四种,年报六种。一九七六——一九八四年,全年正常生产的年份,每年对内编发年度统计资料一份,并附有计划执行情况说明。一九八一———九八四年,对内不定期地编发《统计分析》计十一份,从数量方面反映生产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变动情况。一九八四年起,上报的统计月报开始附有统计分析。
  计划科向其它科室索取定期报表或年报的数据,个别科室是定期报送,大多是使用采访法。技术科、机动科、基建科分别配备有专职统计员。其中技术科、机动科自一九七六年起分别编发月报或季报。
  3.计划部门历年领导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