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山洞史话
第九章 史话 传略
第一节 西山洞史话
在伊春市浩良河镇西面的一座山脚下,有一个钢筋混凝土修筑的马蹄形洞口。山高水低,气势雄伟。一条黄色的运材大道从半山腰骑洞而过。居高临下俯瞰,只见滔滔的流水,从洞内滚滚涌出,奔腾的水流象一条尚未完全被驯服的长龙,在深邃无尽的渠道里冲激、流淌。这就是小兴安岭下,分汤旺河水而另辟溪径、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西山洞。它距浩良河镇约二公里,位于长青沟口东侧。洞长1217公尺,高3 公尺,宽2.5 公尺,水深2.8 —3 公尺。
这座富有史话色彩的人工隧洞,到底是哪年哪月哪日由谁人修建的?其说不一。最近,经访问当年自始至终参加开凿此洞的七十一岁的老人李凤福,才知晓了它身世的原委。
西山洞,原名“如意隧道”,是由日本“满拓株式会社”所属的“和明株式会社”负责设计施工的。设计人名做二宫支柱;施工负责人名叫松井竹。
康德七年(1940年),日本人首先在东三省招来劳工,进行测量、修路、搭席棚和一系列开凿西山洞的准备工作。
康德八年(1941年)六月动工。开始时,劳工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只是钢钎、铁锤、推车、铁丝筐,劳动量非常大,工程进展速度缓慢。两个月的时间只开了一个洞口。后来,劳动工具增置了风钻,工程进度才稍有加快。但是,劳工的生活条件很差,席棚炎夏漏雨,冬秋透风。冷天虽说盖了简易房,也遮挡不住东北刺骨的严寒。康德九年(1942年),由于没有粮食,很多劳工吃橡子面生病,有的甚至病死,出工人数日趋减少,工程无法进行下去。松井竹到驻佳木斯的“满拓株式会社”,同他的上司交涉,企图解决粮食、劳工等问题,以保证工程继续进行。但是,因交涉失败,“和明株式会社”宣告破产。松井竹走投无路,在佳木斯用手枪自杀。
松井竹死后,“满拓株式会社”接管了这项工程。康德九、十、十一年(1942、1943、1944年)三年时间里,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范围的扩张,这里的日本人的势力也有所增大。他们又在东北各省抓来大批劳工,凿洞、修坝、开渠。劳工干一天活发给一个“大烟泡”(鸦片),不给工钱。大烟严重毒害了中国劳工的身体健康。许多人只能用大烟顶着干半天活。
康德十年初,西山洞凿通,随后大坝、水渠也告建成。康德十二年(1945年)五月,西山洞正式通水。
日本人开凿西山洞的目的是引汤旺河水,用来灌溉稻田。当时,很多由日本国内迁来的民团在浩良河、香兰等地建造房屋,准备在此长期霸占。一九四五年九月,伪满州国倒台,在这里的所有的日本人都逃回了日本。至此,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企图霸占这块肥沃土地的美梦破灭了。
西山洞开成后。日本侵略者实际上没有受益就逃跑了。当时,渠道只有一米宽,水流量很小,只种了三千多亩水稻。解放后,我们先后两次对西山洞和大坝进行修建。一九六一年秋,汤原县水利局经黑龙江省水利厅的批准,组织人力物力,对原工程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将大坝延长了71公尺,扩建后的灌溉面积达10万亩左右。浩良河化肥厂建厂初期,考虑到本厂生产用水的需要,于一九七二年,再一次对原工程进行了扩建。这次扩建,将后山拦河坝由海拔113.6公尺加高到113.9 公尺的统一高度。修复了冲沙闸和截流闸等损坏的水闸。对西山洞进行了扩腹、清洞、衬砌等工作。并在洞的出口约五十公尺处修了一道明渠,把水引向化肥厂,做为生产用水。这次扩建后,水流量从原来的7 —8 立方米/ 秒,增长到15立方米/ 秒,不但保证了化肥厂的生产用水,而且对整个香兰灌区的供水量也有很大增加,灌溉面积由原设计的10万亩增到12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