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要讲经济效果
基建投资要讲经济效果
基建投资要讲经济效果
.高 柳.
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搞基本建设,努力做到投资省,工作质量高,建设周期短,迅速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发挥最好的效果。”当前正在前进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更应按这个方针办,才能加快四化建设,较好地发挥基建投资的经济效果。
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基建投资和经济效果的统一性被割裂了。只管投资,不讲求经济效果;乱上项目,乱改规模,战线拉得很长,投资效果很差。有的项目,年年投资,年年不见效果,严重地影响了现代化建设速度。例如,某化肥厂设计规模年产五万吨合成氨,概算投资为七千万元。一九七〇年开始建设,到一九七八年底,国家实际投资达一亿一千万元,尚未正式建成。予计还需投资二千万元,才有可能正式建成投产。该厂自一九七五年见产品,开开停停,生产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几年累计产品产量四万六千吨,连一年的设计产量也没达到。而几年经营亏损竟达两千万元以上。群众说,这样的工厂谁能办得起的确,象这样搞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厂要倒闭,资本家要破产,工人要失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不允许把国家资金这样毫无效益地浪费掉。然而,据了解,类似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建设项目的选点布局上要适应,克服严重的盲目性和混乱状态。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影响很深,一味追求“靠山、隐蔽、分散”;甚至在建筑材料、设备、资金和施工力量没有落实,在水文地质、运输、燃料动力、水源、原料来源等重要条件没有保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只讲敢想敢干,不讲科学态度。实际是盲目乱干。结果,造成各种先天性缺陷,后患无穷。某化肥厂,建厂快十年了,至今缺水、少电、没油(原料),动不动就停产。致使国家年年给投资,搞所谓填平补齐,却始终终填不平,补不齐。堵了这个窟窿,出了那个洞。弄得千疮百孔,上不去,下不来。弃之可惜,留之无用。
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讲经济核算,搞基建成本分析。那种消耗无定额,开支无标准,吃大锅饭,实报实销,造成人力和物力严重的损失浪费现象必须解决。某化肥厂在建设过程中,先后有八个施工单位进入现场。一进一出,耗费很大,丢撒很多。由于互相间没有任何经济合同的约束,干多少算多少,花多少报多少。造成投资多,造价高。
第三,要贯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过去尽管中央再三强调,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这一方针得不到认真贯彻执行。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没能达到高度集中,没有达到保重点,抓投产的目的。相反,普遍的存在分兵把口,到处撒芝麻盐的状况。结果是,各类项目,一哄而上,混淆了重点和一般,分散了资金、人力和物力。战线拉得很长,摊子摆得很大,竣工率很低。出现许多“胡子”工程,在建工程和尾工累年增加。占用了资金,积压了材料设备,收不到经济效果。
此外,在基建计划管理,设计管理,建立经济合同制等方面,也都直接影响基建投资的经济效果。我们必须加以认真研究,调整和加强我们的工作,使国家的有限基建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果。
(载《合江日报》1979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