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眼光
企业家的眼光
企 业 家 的 眼 光
今年三月,总局继授予鲁国强特等劳模之后,又为他晋升一级工资。连续六年亏损的浩良河化肥厂,在厂长鲁国强等一班人的领导下,一年甩掉亏损帽子,二年产品合格率达百分之百,三年跻身全省同行业先进行列,累计盈利一千四百多万元,超额完成计划百分之八十八。人们赞叹之余,最为关注的是:鲁国强的治厂之道和战略眼光。
人才的开发及储备
一九七七年,鲁国强就任厂长,横在他面前的是停炉断油,资金冻结,机械瘫痪,技术工人走了九百多,大有积重难返之势。人们不信鲁国强生得三头六臂。
但是,鲁国强认为,企业兴衰在于人。当时,一批毕业于化工、军工等院校的大学生,一来时就在车间当技术员,近十年一直从事一般技术工作,发言权不多,决策权很少,而一些外行却长期充任指挥。
“用人制度必须改革”。在厂党委会上,鲁国强正式提议。大胆起用知识分子和专业干部。党委听取了鲁国强的意见,开始实行党政分设,把生产、行政指挥权交给厂长,并建立相应的指挥系统。
接着,在党委的部署下,鲁国强组织有关部门,本着加强一线,精干二线,兼顾三线的原则,起用三十名学有专长,年富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委以车间主任、付主任或科室领导职务。并以厂长的名义提出,凡本厂职工只要经过考核,具备了应有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都可以录用为技术人员。一九八〇年,他牵头组织第一批工人考核,任用二十名普通工人为专业技术干部。这些自学成才的工人,几年来,在分担的岗位上,独当一面,尽职尽责,成了分担范围的中坚力量。同时,完成了一批革新项目。电焊工人林治珍担任助理工程师后,引用外地介绍的技术,攻克了四合一塔塔盖密封难题,获科研奖四百元,立一等功一次。
在鲁国强的心里,人才也同生产一样,既要产出,也要有投入。从事现代化企业生产,即使是工人,也需要提高技术。他提请党委批准,企业实行敞口培训。几年来,这个厂开展了正规办学,全员培训,同时鼓励职工报考电大、函授、对口进修,目前已有七百四十名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全厂二千六百多名工人平均技术等级已达三级。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尤如企业的新鲜血液,使浩良河化肥厂充满了活力,展现了一派生机。
纵横连锁的目标管理
对有些人来说,目标管理还是个冷僻的字眼。但是,在浩良河化肥厂,它装在每个人的心里,并每日每时在为它努力着。
一九八二年初,鲁国强和其他领导一起确定了经营决策总目标,即贡献目标(提供商品数量、上交利税指标)、市场服务目标(产品合格率等)、企业发展目标(当年生产能力及下年预测能力),利润分配目标。
经营决策总目标一经确定,鲁国强马上组织有关科室,根据上年的各种情况,制定全厂的包保方案。接着,他们将企业对国家承担的总产值、产量、利润等十五项经济指标,分解成一百九十六项分指标,由分管厂领导和十四个车间,二十五个科室分别包保,明确了逐级的生产技术责任。尔后,车间科室进一步分解出小指标,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同时,不定期地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实行财务监督,抓住薄弱环节,及时填平补齐。这样一来,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两千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起来了。当年,这个厂产出合成氨四万吨,尿素六万吨,盈利五百零一万元。
今年初,鲁国强在摸清生产成本自然增长的“三料”涨价,税率提高等五种因素后,及时主持业务部门测定了月产的四种方案,把全厂经营目标用一组数字公布于众。经营决策迅速化为全厂职工的自觉行动。三月份,这个厂尿素生产突破了九千吨大关,创建厂以来月最高纪录,突破了设计能力。总局党委为此专门发了贺电。
奖金差数与价值尺度
“产值是工人创造的,为啥系数低?”“主任不干活,应拿车间平均分。”
这是在三月初人们的议论。原来,鲁国强等正在谋划新的分奖方案:厂长分配系数2.0 、车间主任1.8 、技术人员1.6 、技术工人1.2 —1.4 、一般检修工、操作工1.0 ,较大跨度地提高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奖金系数……
一时间议论纷纷,满城风雨。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时,就是有人极力反对。也难怪,管理人员高于工人,技术人员高于技术工人,有人说啥也不通。他们公开说,主任、厂长应拿平均分,一线工人应拿最高分。
其实,这正是问题的焦点所在呵!鲁国强依靠一班人,研究理论依据,寻找实践范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知识的价值,脑力劳动的作用,经营管理的地位。舆论起到了组织群众的作用。四月三日,鲁国强指导有关部门拿出了体现改革精神的《综合奖办法》。这个办法根据单位、个人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技术(业务)要求的深度、工艺繁简程度、承受考核的扣分机率,以及劳动条件的好坏、劳动强度的大小确定了单位间和单位内两套分奖系数。除此外,厂方还设有单项节约奖、攻关立功奖、横大班竞赛奖等。为了保证新方案的实施,在鲁国强的主持下,自上而下地采用专业归口横考,不定期抽考和三级纵考三种形式,监督合理分奖的实施。
新法公布后的第一个月,五六个科室拿着奖金左顾右盼,还想搞一拉平;个别职工因奖金系数太低,拒绝领取。鲁国强大会表态,响鼓重锤:系数不合理的今后可以调整,暂时不领的可以代为保存,但是,不讲贡献,平均分奖,不论哪个单位,哪个人,下月全数扣回。在多数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奖金制度改革初步立定了脚跟。
有人曾问过鲁国强,“您是厂长,自己拿最高系数,没有什么顾虑吗?”他沉稳地说:“原来也有想法,领导干部少拿一点,思想工作好作。但这不仅仅是拿几个钱的问题呵!打破大锅饭,需要带头人。有人说,高奖系数容易招风,这有什么,树大招风,逼人奋进。现在,我当厂长,我拿最高分;将来,谁当厂长,谁拿最高分。变革需要决心、毅力,一迁就会有人刹车呵!”
实行新的奖励办法后,浩良河化肥厂分奖跨度拉开了。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人们学业务、钻技术蔚然成风。多年来,贮藏在人们大脑里的智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头五个月,这个工厂生产尿素四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六十九点九。我们满怀兴趣查了最高月的分奖情况:鲁国强五十三元四角,确实不低;但有一百一十二名管理行家、技术骨干、生产能手远远高于鲁国强。一位班长获得最高奖八十四元一角六分。而拿奖最少的工人只有六元。有人风趣地说,这一改,咱们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成了“浮动高干”了。
信息反馈时间差
“信息是企业的耳目,要分秒必争。有时一念之差,失去一个竞争的机会,就可能葬送整个工厂的命运”。基于这种认识,鲁国强十分重视政策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十分重视信息反馈的时间差,
开机之前,接受国家投资一亿元的浩良河化肥厂濒临下马关闭。提到追加投资,总局领导说,已经花了一个亿扔了可惜,再花一千万,认了。提到开机,有人慌了,打算躲到佳木斯去听响,担心集体爆炸。“明眼人”都说,顺势下马是明智的,可是,当年秋天,鲁国强却打道进京,向原农垦部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一年后不能如期开机,厂长任撤,工厂任关。
这是一着难棋、险棋,鲁国强何尝不知。但是政策信息,使他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在当时的情况下,鲁国强意识到,企业不迅速甩掉亏损的帽子,跟不上国家调整的步伐,就会被淘汰掉。一个亿的投资就可能付之东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有这一次机会了。鲁国强力排众议,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时机,赢得了浩良河化肥厂的新生。
在浩良河化肥厂的发展过程中,又是鲁国强及时地把握了价格调整的经济信息。早在一九八〇年,他就在工厂背负重债的情况下,提出集资贷款,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翻身之后,他又根据技术信息狠抓革新挖潜,技术改造,不惜重金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他认为,竞争之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子。如果我们不抓住眼下的时机,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弹性,迟早要被挤扁。近年来,他本着稳、准、快的原则,亲自抓了余热利用,碳黑回收,改变了燃料路线,引用了造气鲍尔环,引进了氧气压缩机、轻氮压缩机等新技术、新设备,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
古往今来,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改革者往往遭受众多的非议。但是,鲁国强却在四年内获得了五个满票:八一年,他满票当选厂劳动模范;八二年,他满票当选党委委员;八三年,职代会,他满票当选总局劳模、满票通过晋升一级工资;今年年初,他再次满票当选厂长。不是有一部分反对派吗?有的。在调查中,指责者毫不避讳。他们说,当厂长面我们也这么说。“那么,你们也是投了赞成票吗?”“是的,他有一些缺点,毛病,但更富有魄力、胆识,具有企企家的眼光,两相比较,我们拥护他。”品味着工人们心底的话语,我们久久地思索……
原载1984年8月11日《农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