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眼的传说 (散文)
二龙眼的传说 (散文)
二龙眼的传说 (散文)
王家和
二龙眼,位于伊春市浩良河镇西侧,是浩良河化肥厂水库。它,四周环山,北、东、南三面靠汤旺河。
盛夏季节,我去游览了二龙眼。山区里的早晨,微风拂面,夹杂着一股浓郁的松油芳香。
二龙眼的东侧,是热浪升腾的化肥厂。那高耸入云的群塔,高大的厂房,在浓雾之中犹如神话中的“天宫楼阁”:那电焊的弧光,气焊的火舌……,在漂动的雾气中,时隐时现,好似仙女散花;山脚下,绿油油的田里,红色的拖拉机在辛勤耕耘;山侧的公路上,运输木材的汽车来往如梭。群山之间,满是翠绿苍苍的松林。山顶云雾缭绕,如烟似纱。
我看着看着,不觉来到了二龙眼泉边。只见二米多高,五米多宽的大坝,把二龙眼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大水库。
千亩水面上,飘动着轻纱般的薄雾……
朝阳驱散了薄雾,万道金光洒在水面上。满泉金波滚滚,烟波浩淼,镶嵌着青山翠柏的倒影。成群的小鱼儿戏水,棍拨不分;一群群的野鸭嬉水啄食,见人不惊;岸边游人散步养神,百岁老人练功打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妙的自然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
这迷人的景色,使我如饮似醉,想起了有关它的传说……
很早以前,这一带连年干旱。有一年,从春至夏,滴雨没下,寸草不生,庄稼旱死。附近有位少年,决心为民除旱,外出寻找山泉。他翻山越岭找啊找,不知走了多少路,连山泉的影子也没找到。少年这种为民除旱的精神,感动了北兴安河龙王的女儿小白龙,她偷偷离开了龙宫,私行喜雨。并变作少女与少年结为夫妻。白天,夫妻耕田;夜间,为民降雨。龙王得知女儿私行降雨,又和凡夫成婚,大发雷霆,便派龟将虾兵捉拿小白龙回宫。
少年见妻子被捉去,肝胆如裂,悲痛万分,他每日哭泣,泪如泉涌,终于泪积成泉,自己也变作一条青龙,生活在泉里,用泉水为民除旱。
小白龙回到龙宫后,整天思念丈夫,想念人间。她每日流泪不止,泪积成河。有一天,小白龙偷出龙宫,沿河寻找丈夫,她来到泉边见到心爱的人,再也不回龙宫了,于是旁边又出现一座山泉。二泉并连,象征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
传说汤旺河的河水,就是小白龙的泪水汇集而成的。小白龙从河中游过时,河水猛涨,水流湍急。人们根据水丰(汤),流急(旺)的意思,称为汤旺河。
河水淙淙,泉水清清。天旱灌溉良田,天涝,排水保苗。从此,这一带粮丰畜旺,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感谢这对善良的夫妇,人们常在泉边摆供纪祀,称这两眼泉水为二龙眼。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时,抓来大批的劳工组成开拓团,想用泉水养鱼,引汤旺河水种水稻。没等白米进嘴,肥鱼进肚,就战败投降了。
啊,二龙眼,多少年来,你那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人们干渴的心田;你那明镜般的水面,映出了勤劳、勇敢的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拍摄着人们同大自然和一切邪恶作斗争的不屈英姿;浪花声声啊,你在讴歌那不畏强暴,不怕艰险,为民众造福英雄吧?!
然而,古老的二龙眼真正焕发了青春,这还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
1966年国家批准东北农垦总局在浩良河镇建一座年产5 万吨合成氨,加工成8 万吨尿素的现代化的中型氮肥厂。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化肥厂破土动工兴建了。
生产尿素缺不了水,大量的用水哪里来呢?只有挖渠引汤旺河水。
于是,在二龙眼筑坝修建了水库,又引汤旺河水源源流入。从此二龙眼成了化肥厂生产用的循环水的水库。
二龙眼不仅能提供大量工业用水,还是资源丰富的养鱼场。有关部门曾在这里勘查认为,二龙眼可蓄水量在一百万立方米以上,而且水温高,化工生产正常时,冬季水面上基本不结冰,由于水里含氨,水肥无毒,有利鱼的生长。建立人工养鱼场,每年可产商品鱼15万至20万斤。还可以建鱼苗孵化池。水上还可以养鹅,养鸭……
啊!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农垦工人正挥舞饱蘸二龙眼泉水的彩笔,在描画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一九八〇年十月一日《农垦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