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
第二节 区域
第二节 区 域
双鸭山市是一座开发较晚的以煤炭生产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1922年前,这里还是一望
无际的旷野,没有固定的区域界限,1946至1956年间,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区域界限未能明确。
195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双鸭山市,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决定将集贤县(包括笔架山、二
九一农场)划归双鸭山市管辖,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又决定将集贤县(包括笔架山、二九一农
场)从双鸭山划出。自始,双鸭山市的区域界线才正式划定。
双鸭山市的区域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逐渐扩大的。
双鸭山地下煤炭资源开发始于1922年。最初当地农民在岭东地区白皮营附近烧炭发现了露
头煤,而后又在獾子洞口发现了煤,消息传开后,于是从崴子(苏联海参崴)来了 4名华工:赵
万德、吴德贵、赵续业、白传忠形成小股子(即合伙人)开了 1个水平井(即岭东老三号);1929
年富锦矿商段有银来岭东开矿,起名富安矿;1930年桦川县矿商景祥来岭西开矿,起名富桦矿;
1935年依兰县矿商杨鹏山又在小岭西一带办起了星安矿,招了一批工人,形成了自然屯。1941
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矿山,进行钻探,于1943年强行霸占了 3个煤矿,成立了富锦矿业
所。1945年东北光复后,煤矿回到了人民手中。1947年6月合江省政府委派张恩璞、段宝 、
袁世安、刘尚林、薛洪超、李仲、孔庆才乘胶轮大车从佳木斯来到了双鸭山,组织恢复煤炭生
产,当时有70多名工人。从1948年起,成千上万的民工从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安徽等地
陆续来到了双鸭山矿区。1949年矿务局由岭东迁往尖山,到1952年矿区人口达到28 606人。1954
年成立了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由岭东矿、岭西矿扩大和延伸到尖山、四方台矿、宝山矿。
农垦、林业也相继在境内开发,区、乡、村、屯布展在双鸭山区域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