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解放前双鸭山归属

第一节 解放前双鸭山归属



               第一节 解放前双鸭山归属
  商、周时期双鸭山地方为肃慎之地。《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日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即现长白山。据考证,肃慎部族,当时生活在黑龙江流域至滨海地区。关于肃慎的疆域《晋书·四夷传》称“在不咸山北山(即黑龙江),其土界广袤数千里。”这说明肃慎的国土辽阔。西汉中叶或东汉之时,肃慎易称挹娄,属辽东部。
  南北朝时挹娄改勿吉(汉代肃慎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双鸭山地方属勿吉拂涅部。
  隋时黑龙江流域的东南部勿吉改称秫韬,唐时,双鸭山地方为渤海国怀远府辖境。
  辽代,双鸭山地方属女真五国部之越里吉国。
  金代,双鸭山地方属上京路下辖之胡里改路管辖。
  元代,元初双鸭山地方为辽阳行省开元路所辖,元中叶后为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
  明代(公元1368至1644年)双鸭山地方属奴儿干都司弗提卫。
  清初,双鸭山地区为盛京昂邦章京辖地。顺治十年(1653年)析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为其辖境。康熙元年(1662年)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仍为宁古塔将军辖境。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徙驻吉林乌拉(现吉林市)于宁古塔城(现宁安县)置宁古塔副都统,直辖于宁古塔副都统。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析置三姓副都统,双鸭山地区为三姓副都统所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辖于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二十二日于三姓地置依兰府,于哈拉苏苏(现同江县)、置临江州,双鸭山地区为临江州所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吉林将军置吉林行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十五日,裁三姓副都统,同时临江州升为临江府,并于富克锦地置富锦县,双鸭山地区在富锦县辖境之内。
  民国元年(1912年)仍沿袭清制未变。民国2年(1913年)1月23日,民国政府决定废除省下设置的道、府、厅、州制,全国实行省、道、县制,双鸭山归吉林省依兰道富锦县五区管辖。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翌年,富锦县沦陷。1934年,双鸭山地方在伪三江省富锦县管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