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总体规划
  1978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建设方针,逐步把双鸭山市建成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文明、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山城。总体规划确定在1981——2000年间要逐年改造老区,适当发展中心区,积极发展新工矿区;要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电力工业、建材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要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协调好生产与生活、地上与地下、平时与战时的关系。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预测,按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 1胎计算,到2000年全市总人口可达 463 708人,中心区人口增长数额不大,人口密度较低,为此,双鸭山市城市规模仍定为中、小城市。双鸭山市现有行政区总面积为1 614平方公里,其中城建面积占3.2%,为52平方公里,平均每城市居民占地达 160平方米。居住区结构为大分散、小集中,以尖山区为中心,向各区、矿延伸。
  一、尖山区
  按总体规划为市中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双鸭山矿务局、双鸭山林业局机关设在尖山区,是煤炭、木材生产的指挥中心。中心区总面积为79.2平方公里,其中一类用地32.47平方公里,占41%;二类用地24.55平方公里,占31%;三类用地22.18平方公里,占28%。已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地 130平方米.其中平均每人居住建筑用地为65平方米,超过定额指标2至3倍,主要原因是平房多,建筑密度低、院落大。
  用地规划:近期规划东从宾馆后山,南至养路段,西到河西公路,北至双合屯,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范围包括河西、马鞍山、窑地、东井、石材厂及双福公路两侧。对中心区主要采取以老区改造为主,利用现有的基础工程设施,提高建筑层次,增加建筑密度,控制人口规模,制止有害工业发展,适当开辟新的居住小区。从1979年开始编制了“建设小区规划”和“向阳小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 126 528平方米。从1982年相继开辟了铁西、耐火厂、氧气厂、向阳、富安、建设等 7个私人建房点。基于工业布局现状,市区西侧为机械修配、仪表、选煤工业用地;南侧为陶瓷、电瓷、木材加工工业用地;东南侧为矿山机械修造、机车修理及砖瓦生产用地;东侧为化工、农药工业用地;北侧为食品加工、煤气用地;市中心区安排服装加工、工艺美术、鞋帽、印刷、食品工业。居住用地集中在双鸭山站以东,宾馆山以西,养路段以北,新建冷库以南,共占地4.97平方公里,按每人用地41平方米计算,可供12万人居住。
  市级公共建筑集中于市中心区,新兴大街北段两侧集中安排机关办公楼房,形成管理中心;其南段两侧集中安排商业性建筑,形成市级商业中心;中段有体育馆、影剧院、群众艺术馆、广场、停车场,形成市级文化、体育中心。
  中心区的供排水、供热、煤气、人防、消防、防洪、‘供电、通讯等规划,在近期建设中都为远期留出发展余地。
  附:双鸭山市中心区用地平衡表
                 双鸭山市中心区用地平衡表
  表4—1



  二、岭东矿区
  总面积667平方公里,煤矿占地 60平方公里,1982年全区人口 64 200人,其中矿工及家属35 500人。岭东矿区现有建成面积13.35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山、中山、北山人口集中的居住区。根据煤矿服务年限,至 1996年,矿区人口将逐步下降;用地规模不再扩大,在旧区改造的同时,缩小城区范围;居住用地缩小到 .5平方公里;人口将减到 4万人左右;区中心仍在中山区,居住建筑适当提高层次,改善居住条件;主要道路修成柏油路面,增加绿地面积,利用定国山山地和水面,建成区级公园。
  三、岭西矿区
  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 7.32平方公里。根据煤矿服务年限,规划到2000年时,人口将由1982年的34 900人缩减至23 000人;用地面积不再扩大,不征用新地,主要进行旧房改造。
  四、四方台矿区
  建成面积6.7平方公里,总人口40 700人。规划至 2000年,人口基本保持现有水平,用地面积适当缩小;总用地将缩减到4.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将由现在的 165.5平方米,减少到100平方米。矿区中心向东发展,一直通往六井车站,成为主要干道,提高路面质量。居住区着重旧城改造,六井车站以北地带为今后公建住宅区。
  五、宝山矿区
  建成面积7.81平方公里。人口40 600人。规划至2000年,人口将达46 500人;总用地规模将为6.08平方公里,矿区中心将随井口位置南移太平一井北侧。居住用地除现有住宅外,新建住宅一律建楼房,实行集中供热。在主干道两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及各项服务设施。
  六、七星矿区
  现有面积为4.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煤矿服务年限43年。全区总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建住宅楼3万平方米,适当开辟新住宅区;修建水泥路面;建净水厂1座。
  七、集贤矿区
  现有面积为1.1平方公里,人口为10 600人。至2000年,将达到3万人;总用地达到 1.6平方公里。规划以东西走向的中心路为轴,分为南北两大区,北部为住宅区,南部为工业区。西南侧为辅助生产厂房用地。
  八、新安矿区
  占地面积0.27平方公里,人口为16 500人。到2000年,人口将增至 2万人。规划布局为工业和居民两大区域。东部为工业广场区,西部为居住区。新增工业广场用地东西长 1 200米,南北宽400—800米。新建住宅区采用热水供热方式,集中供热,住宅区均设简易排水沟。
  九、双阳矿区
  用地0.91平方公里,人口5 400人。规划至2000年,人口达到2万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居住区分两个生活小区,居住区规划总面积为 85万平方米,住宅基本为楼房,集中供热;增建500立方米贮水池l座;供水主干管5.7公里,配水管线2.9公里,排水管线1.7公里;设污水处理池1个,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十、郊 区
  截至1985年有安邦、长胜、振兴、太保 4个乡,共53个村,60个自然屯。1985年,有人口50 160人。乡建设规划以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准则,农民建房要不占耕地和少占耕地,逐步实现砖瓦化,有条件的可建楼房,乡村屯公共建筑向综合功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