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路桥梁
第二章 公用设施
第一节 道路桥梁
第一节 道路桥梁
一、道路
1952年岭东、岭西矿区刚开始兴建,只有几条便道。1956年建市时,尖山地区内只有 1条土路,从中心站到三马路长 300米。当时根据新华书店位于该路西侧,故命名为新华路。1957年起,一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商店在新华路两侧兴建起来,成为市区唯一的繁华街道,改称新兴大街。1958年,利用自然形成的人行小路,拓宽取直,修建了西平行路、一马路、站前路,长3 300米,宽7米。1959年,国家投资14万元,改建新兴大街,铺设花岗石块路面,长2 000米,宽13至15米,大街两侧铺设道板人行路6 400平方米。1963至1965年,市区先后修建了五马路、六马路、八马路、文化路、富安路和西平行路北段,共长4 365米,宽8米,其中:三合土路面 13 300平方米,砂石路面 21 620平方米;修建站前路为花岗石块路面,长500米,宽7米,两侧铺设道板人行道,面积为4 000平方米。1966至1970年,只对原有路面进行简易维修和养护,未建设新路面。1971至1978年,修建和改建了东平行路和西平行路南段,长 2 924米;新建七马路和建设路,长1 057米。1979年改建五马路,铺设800米长的沥青砼路面,为市第一条沥青砼路面。同年,修建东平行路北段、二马路、四马路砂石路面,全长8 160米。1980年,改建新兴大街,投资80万元,铺设沥青砼路面,长 2 100米。1981年,先后改建五马路下段(新兴大街至站前广场)为沥青砼路面,长530米,两侧铺设沥青砼人行道,单侧长476米;一马路(中心站至文化宫),长550米,两侧设有沥青砼人行道,单侧长420米。1982年,修建沥青砼路二条:三马路(新兴大街至原自来水公司),长190米;八马路,长678米,设有单侧人行道,长560米;砂石路两条:向阳路长448米,建设路长780米。1983年,改建富安路沥青灌入式700米。1984年,改造沥青砼路面4条,其中:园林路,长 450米;六马路西段(新兴大街至西平行路)长184米;三马路西段(西平行路至烟草公司)长87米;西平行路南段(立交桥至五马路)长1 080米。1985年,维修新兴大街路面长2 100米,改建西平行路北段(五马路至双福路)长1066米。1985年末,市区道路发展到96条,总长128 970米,面积862 530平方米。其中高级路面218 300平方米。主干道13条:新兴大街、西平行路、东平行路、一马路、二马路、五马路八马路、站前路、建设路、东矿路、兴华街、振兴路、宝一路,支干道83条。
二、桥梁
1985年末市区共有桥梁6座,其中有1952至1958年建岭东简易木桥4座,1967年建通住岭西的五孔石拱桥1座,1983年建中心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立体交叉桥1座。立交桥位于尖山区中心站西侧,铁路与通往岭西的公路交叉处,是双鸭山市第一座立交桥。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三孔框构式箱涵,中间孔宽8.9米,两侧孔宽各5.15米,桥身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 16米,宽21.6米,高6.4米。于1983年4月15日动工,同年9月30日竣工,投资2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