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安邦河,是沿岸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源。自1947年起,安邦河上游的岭东矿和马蹄河上游的岭西矿的采煤废水就分别排入安邦河。选煤厂投产后,洗煤废水排入安邦河。1956年起,安邦河市区段两岸建起了食品、肉类加工、机械、印刷工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排入安邦河,增加安邦河的纳污量,枯水期的安邦河市区段不能饮用。1968至1978年,安邦河沿岸又建立了造纸厂、纺织厂、印染厂、橡胶厂、电石厂、化工厂和电镀厂,到1985年,沿岸有工业污染源23个。工业废水排入安邦河,使水体浑浊、生物消失。经监测,安邦河流经市区段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含菌量增加,安邦河窑地至黑鱼泡段失去了自然水体功能。
生活用水多取浅层地下水,井深一般不超过30米,市16眼饮用水井的水质普遍存在生物性污染。1979年 4月市建委、环保部门、卫生防疫站和矿务局等单位联合对尖山、岭东、岭西、四方台、宝山、集贤、七星7个地区的 18处水源井和加压站、储水池进行了调查、化验,发现尖山地区的 1、2、3号井,岭东北山大井和岭西的马鞍山小井,水质浑浊、悬浮物多,氰化物、硫化物、酚等含量较高。1981年对尖山区位于安邦河近岸的 2、3、4号井进行化验,采样 9次,其中大肠菌指数1次等标,8次超标;细菌总数 6次超标。市中心区地下水受安邦河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局部受到污染。除岭东矿南山水源井有净化设施外,其它17处水源井无净化设施。
二、大气污染
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增加,生活燃煤烟尘、生产粉尘烟雾、交通车辆废气及灰尘对大气污染逐渐明显。1956年,市区居民生活用煤和工业生产用煤不足 70万吨,机动车辆不足1 000台,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均不明显。至1958年,大兴土法炼焦、炼铁,长安砖厂和电瓷厂的投产,使市区大气煤烟型污染趋于明显。1960至1982年间,水泥、橡胶、化工、塑料、冶金、炼油等工业投产及市政工程沥青的应用,工业锅炉和水暖锅炉增加到 900台,大气中增加了粉尘、硫化氢、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苯并芘等多环芳香烃。到1985年,市有锅炉 928台,居民生活年耗煤120万吨,工业用煤 62万吨,排放烟尘 5万吨。以油为原料的机动车辆 3 350台,年耗汽油 7 800吨、柴油 2 817吨,排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铅、硫、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曙光化工厂M车间生产的橡胶促进剂M、DM,每年产生 6.7万吨硫化氢和1.3吨氮氧化物气体,排入大气中,造成市区大气的严重污染。
三、废渣污染
双鸭山市主要固体弃物是工业废渣及生活垃圾等。工业废渣排放源及每年排放量:选煤厂46.4万吨,岭西煤矿11.09万吨,岭东煤矿5.14万吨,四方台煤矿24万吨,宝山煤矿15.65万吨,集贤煤矿 12万吨,双桦煤矿3.1万吨,三合煤矿1.05万吨,铁矿6.92万吨,另有锅炉、窑炉炉渣每年外排7.96万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只占24%。截至1985年,全市有矸石山82座,煤矸石累计堆存量 3 663万吨,占地 4 117亩。每年继续外排煤矸石75万吨。有的煤矸石常年自燃,危害大气、水和地貌的环境质量。
四、噪声污染
双鸭山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工厂机器声、火车和高音喇叭声。一马路、新兴大街、西平行路机动车流量平均值为每小时 125台。新兴大街昼间机动车高峰流量每小时 392台,一马路 600台。由于街道狭窄,车辆破旧加剧了噪声污染。对市区主要街道交通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的监测数值分别为:新兴大街市政府门前74.4分贝,新华浴池前 76.3分贝,矿务局职工宿舍前75.4分贝,一马路机电厂前71.7分贝,南小市供应处前83.1分贝,西平行路林业医院前68.8分贝,马鞍山商店前73.4分贝,四方台矿机关前66.7分贝,岭西矿医院前61.6分贝,岭东东兴百货商店前73.1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