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第四节 环境监测
  1973年首次开展对安邦河水的监测。1976年组建市环境监测站,监测项目只限于水。1978年7月,对安邦河黑鱼泡段进行监测。黑鱼泡断面PH值为6,化学耗氧量每升29.6毫克,悬浮物每升29毫克,硫化物每升2.8毫克,氰化物每升0.01毫克。马蹄河PH值为5,受铁矿、选矿排污影响,浊度增加,化学耗氧量每升37.6毫克。1981年5月、8月、12月,分别对尖山区安邦河近岸的2号、3号、4号井水化验,采样9次,其中:大肠菌指数1次等标,8次超标,超标率为88.9%,检出值为每升7至23个。细菌总数6次超标,数值为每毫升108至194个,超标率67%。铁超标 8次,超标率为89%,数值在每升0.47至27毫克之间。锰有3次检出,数值在每升0.4至 0.7毫克之间,属超标范围,超标率33%。有5次PH检出值为5,偏酸性低于规定标准,超标率为55.6%。饮用水水质,1973年PH值在7.9至8.6之间;1979年在5至6.5之间;1983年为 6,水质趋于酸化。
  1973至1975年购进第一批监测仪器,1983年购进第二批监测设备。监测项目由水扩大到噪声、大气的监测。1985年对尖山区环境噪声进行监测,设 4个监测点:环保局门前、南小市、化工厂、中心站。24小时定点连续监测,超标率分别为70.8%、40.9%、62.5%、91.1%。市中心区500米×500米围格布点监测环境噪声,超标率为36.5%。  1984年开始对大气中飘尘、降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项目进行监测。1985年对尖山地区进行监测,执行国家二类混合区标准,设 4个监测点,数据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日日平均值,每标准立方米,八马路0.02702毫克、0.1105毫克;环保局门前0.02478毫克、0.6707毫克;火车站0.038毫克、0.05386毫克;中心站0.03239毫克、0.06813毫克。综合 4个监测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是:每标准立方米,有二氧化硫0.03056毫克、氮氧化物0.06158毫克、飘尘2.5987毫克;降尘每月每平方公里33.21吨。中心站的监测点大气环境数据与国家三级标准比,飘尘超标3倍、降尘超标27.6倍、氮氧化物日平均超标0.2至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