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六编 统配煤炭工业

编下序

编下序



  双鸭山煤炭工业包括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所属煤矿。1914年,发现双鸭山煤田,1922年开始探采,当时称七星砬子煤矿,属富锦县五区管辖。1929至1935年,矿商段有银、景祥、杨鹏山取得了太平沟、二道草沟、马蹄河南岗3个区域的矿业开发权,分别起商号称富安煤矿(现岭东矿地区)、富桦煤矿(现岭西矿地区)、星安煤矿(现小岭西地区)。到1942年,有矿工1 100人左右,年产原煤3.4万吨。
  1944年1月15日,3个煤矿被日本侵略者强行收卖,起商号为“满洲法人株式会社富锦矿业所”,驻地设在伪三江省佳木斯市。从此,开始了日本侵略者掠夺双鸭山矿藏时期。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后,合江省人民政府接收了双鸭山煤矿。1947年7月 1日,成立双鸭山矿务局,1948年12月,将富安煤矿改称为岭东煤矿,富桦、星安两矿合一称为岭西煤矿,全局有职工 2 320人。广大矿工为恢复矿井生产,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一不等二不靠,自己动手医治被日本侵略者掠夺后的矿山,使煤炭生产很快得以恢复。1948年完成了合江省政府下达的年产原煤18万吨的生产计划,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矿务局继续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一边改造老矿井,一边建设新矿井。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兴建了岭西竖井煤矿;在50年代末,相继开发建设了四方台、宝山两个年产原煤60万吨的新矿;60年代中期又自筹资金开发建设集贤煤矿;70年代初自行设计、建设了七星煤矿,并实现 3年建成投产,投产当年达产,投产 3年产量翻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国家的支持下,矿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相继建成了新安、双阳两个现代化矿井。
  双鸭山矿务局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使零散的小煤井改造成正规井,把落后的开拓方式改进为先进的开拓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武装矿井。1951年,矿务局在全国第一个使用苏式截煤机;1952年,又引进了全国第一台康拜因联合采煤机;60年代大力推广机械化,广泛使用11型、30型电溜子,投用装岩机、电机车、斜井大绞车等先进设备;70年代又引进了西德、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成套大型综采综掘设备。1985年全局拥有 35种、3万多台大型机械设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58%以上,摆脱原始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矿井的生产能力。
  1985年,全局有职工70 503人,其中:干部10 204人,工程技术人员 1 204人。拥有固定资产99 721万元,原煤产量700.3万吨(承包量,下同),掘进总进尺 16.8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20 9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