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煤矿(厂、处、队)简介
第三节 主要煤矿(厂、处、队)简介
第三节 主要煤矿(厂、处、队)简介
一、岭东煤矿
岭东煤矿是双鸭山矿务局的发祥地。地处安邦河右岸,北距双鸭山矿务局机关11公里。矿区南起横头山与青山旅游区为界,北至龟背山、卧牛山与尖山区相连,东起南秃顶山、长山顶与四方台煤矿接壤,西隔出汗岭与岭西竖井煤矿为邻,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
全矿区含煤面积40余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 268万吨,煤田煤系含煤层30层,可采层6层,其中局部可采层 3层。煤种以气煤和焦煤为主,兼有无烟煤。气煤和焦煤占可采储量的80%。煤发热量在 8 300—8 600大卡/公斤。煤质坚硬稳定,发热量高,低硫磷,灰熔点为 1 300度左右,均可做主要炼焦煤或配焦煤。1985年末,核定生产能力为42万吨/年,可采地质储量为334.6万吨。
全矿现有大型采煤设备80台。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52年的20.9%提高到1985年的90.67%;掘进机械化程度由1971年的15.11%提高到1985年68.63%。
岭东煤矿现有行政和党群科室22个,矿直属单位有一井、六井、八井和 15个科、厂、院、队、公司。职工总数为11 4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0 14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 353人;原煤生产人员3 831人,非原煤生产人员2 312人,干部650人。
岭东煤矿从1947年建矿至1985年末,共生产原煤3 395.19万吨,总进尺达138.25万米。1985年,生产原煤64.64万吨,掘进总进尺2.16万米,原煤全员效率0.579吨/工,工业总产值1490.6万元,年亏损807.1万元。
二、岭西竖井煤矿
岭西竖井煤矿位于尖山区西南 6公里处。井田范围:东与四方台煤矿东井毗邻,南至岭东煤矿八井,西与原岭西煤矿井田相连,北到Rl断层。走向长5.5公里,倾斜宽4公里,面积22.5平方公里。
矿区煤田属上侏罗系含煤组,煤系共含13层,平均总厚度8.3米,其中:可采煤层8层,平均总厚度5.6米。煤炭地质总储量3 218.2万吨。
煤种为炼焦、配焦用煤。西部多半为气肥煤,东部窑地区为气煤,煤质灰分18%—20%,挥发分27%一35%。胶质层厚度在11—12毫米之间,粘结性强。发热量8 365—8 580大卡/公斤。硫磷含量0.3—0.4%。煤层多由镜煤型和亮煤型组成,脆性较大,属难选和极难选型。1958年前,原煤大部分销售于省内,少量出口苏联。1959年至 1978年,大量出口朝鲜。1978年后,除地销自用外,全部入洗外销。1985年末,尚存工业储量1 590.6万吨,可采储量 251.3万吨。
岭西竖井煤矿行政和党群现有32个科室,直属单位有一井、二井和6个区、科、公司。职工总数为4 839人,干部556人,原煤生产工人1 090人,生产辅助工 1 601人。固定资产原值3 642.1万元。
岭西竖井煤矿从1955年投产至1985年末,共生产原煤 1 503.59万吨。1985年,生产原煤43.16万吨,掘进总进尺1.61万米,全员效率0.52吨/工。
三、四方台煤矿
四方台煤矿位于尖山区东南 15公里处。东与宝山煤矿接壤,西与双鸭山农场相连,北与太保乡、长胜乡毗邻。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40.5平方公里。
侏罗纪城子河含煤组是四方台煤矿唯一可采煤区段。有0.7米以上的可采煤层 6层。矿区探明工业储量8 657.6万吨,至1985年末尚存工业储量6 068.2万吨,可采储量 3 485.9万吨。煤种以气煤为主,可见少量无烟煤,煤质属于低硫、低磷、中灰分,发热量 7 000—9 500大卡/公斤。用于炼焦配煤、动力煤和民用煤。
全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60年的10.8%提高至1985年的 91.3%;掘进机械化程度由1975年的17.5%提高至1985年的36.5%。
该矿行政和党群共设24个科室,直属单位设4个井和13个科、厂、院、公司。现有职工总数为8 553人,原煤生产人员5 568人,干部1 048人。从1958年建矿到1985年共生产原煤1981.5万吨。1985年原煤总产量81万吨,掘进总进尺2.9万米,原煤全员效率 0.546吨/工,完成工业总产值1 985万元,年亏损1 105万元。
四、宝山煤矿
宝山煤矿位于尖山区东南27公里处。西与四方台煤矿接壤,北和集贤县毗邻,东南接东保卫煤矿。井田范围西部以R26断层为界和四方台七井接连,东部以R10断层为界与东保卫煤矿相邻,北部以七井、太平一井41层露头、太平二井30层露头为界,南部到各层煤—800米标高为界。东西走向长为8.1公里,南北倾斜长为4.5公里,面积为36.5平方公里。
1985年末,全矿地质储量6 731.8万吨,可采储量4 085.3万吨。自1958年建矿至1985年,共生产原煤1 809.38万吨。掘进总进尺62.8万米。
宝山煤矿行政和党群共设26个科室,下辖16个直属单位。全矿共有职工9 342人,原煤生产人员5 650人,干部1 076人。拥有设备5 802台,固定资产原值6 247.8万元。1985年原煤总产量90.7万吨,掘进总进尺2.84万米,全员效率0.575吨/工,完成工业总产值2 223.3万元。
五、七星煤矿
七星煤矿地处尖山区东南50公里处,为平缓丘陵地带。七星河自西向东流经矿区西南侧。
矿区含煤地层属于中生代侏罗纪陆相沉积而成,为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有含煤层70余层。其中在0.7米以上并参与储量计算的有18个煤层,可采煤层15个,总厚度在20米左右。地质储量16 757.5万吨,1985年末可采储量14 268.4万吨。到1985年末,采出原煤2 169.02万吨。
矿区煤种以气煤为主,浅部7层为焰煤,属低硫、中硫,粘结性2—7号,发热量在7 000大卡/公斤以上。
采煤机械化程度1980年已达100%;掘进机械化程度1985年达63%。
1985年末,七星煤矿行政设3科3室,党群设8个部室,直属单位15个,职工总数为8 785人,其中:原煤生产4 766人,采掘工2 670人,干部1 141人。1985年生产原煤253万吨,掘进总进尺3.23万米,原煤全员效率1.677吨/工,实现工业总产值7 982.8万元,实现利润3 450.2万元。
七星煤矿曾多次获得荣誉。1979年至1985年先后荣获国务院、煤炭工业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东煤公司以及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全国先进企业”、“大庆式企业”、“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全国煤矿职工生活福利样板矿”、“劳动保护先进集体”、“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端正党风先进集体”、“绿化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17次。
六、集贤煤矿
集贤煤矿地处市区东北隅18公里处。矿区南、北与市郊太保乡接壤,东、西和集贤县毗邻。井田范围:东西至露头,走向长度9公里,南起北岗断层,北至露头,倾斜宽度4.7公里。面积42.3平方公里。
矿区5.19公里铁路专用线从国铁福前线金沙岗站接轨,4.4公里公路与福利至富锦公路相连。
煤田含煤50余层,其中:厚度大于0.7米的可采层有9个,地质储量21 232.6万吨,可采储量14 233.9万吨。自1974年投产到1984年共生产原煤415.2万吨。
煤田各层煤的灰分稳定,一般为10—23%,硫分含量低于0.5%。磷分含量小于0.05%。发热量8 150—8 380大卡/公斤,煤的牌号为气煤2号、3号,肥气煤1号、2号。属低变质烟煤。
1985年末,集贤煤矿机关设21个科室,下辖16个单位,26个采掘队组。职工总数为5 018人(不含大集体职工),原煤生产工人2 914人,干部70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 631.8万元,固定设备6 008台。1985年生产原煤64.6万吨,掘进总进尺1.55万米,原煤全员效率0.728吨/工,年亏损606万元。
七、双阳煤矿
双阳煤矿位于尖山区65公里的宝清县与友谊县交界处。西北隔双鸭山发电厂与新安煤矿相对,西南越七星镇与七星煤矿相望,东北傍七星河,东南邻五九七农场。井田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矿区有专用铁路向西经七星、宝山、四方台煤矿达尖山车站。
双阳矿区煤田煤系地层形成于晚侏罗纪,属中生界上侏罗统鸡西群城子河组,含煤43层,其中可采煤层16个层,总厚度15.5米,平均厚0.97米。发育较好的有4个煤层。 矿区煤种属低硫低磷,中等发热量的长焰煤,局部有少量的气煤。灰分7—24%,挥发分31—45%,发热量6 600大卡/公斤。
1985年,采煤机械化程度45.9%;掘进机械化程度50.84%。
双阳煤矿行政和党群现设22个科室,下辖16个直属单位。职工总数为5 448人,原煤生产人员4 089人,干部555人。1981年投产至1985年,累计生产原煤137万吨。1985年原煤总产量40万吨,掘进总进尺1.2万米,全员效率0.717吨/工,实现工业总产值980.2万元,利润245.5万元。
八、新安煤矿
新安煤矿位于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友谊县)境内,地处新安屯,新安煤矿由此得名。矿区南与七星煤矿相邻,东南与宝清县接壤,西与集贤县毗邻,北与红兴隆车站相望,西南与双鸭山发电厂相近。
矿区煤田范围,东、西、北部皆到煤层露头,南部以新安立断层为界,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为36平方公里。
矿区专用铁路西经七星、宝山、四方台煤矿通达双鸭山尖山站。福宝公路由矿区西侧通过,通达宝清县、集贤县、友谊县及双鸭山市区。
勘探可采煤层为15层,平均厚度为21.6米。矿区地质储量26 372.5万吨,可采储量17 595.9万吨。煤田煤种以长焰煤为主,无烟煤、粘结煤次之。煤质发热量为4 500—4 600大卡/公斤,块煤发热量5 000大卡/公斤。
建设中的新安煤矿1984年10月只有1个采区投产,当年生产原煤2.9万吨,其它两个采区正在建设中。该矿总设计能力年产原煤150万吨,服务年限80年。
新安煤矿机关行政和党群设24个科室,直属单位15个。现有职工4 334人,干部542人。1985年生产原煤41.12万吨,开拓进尺0.1万米,全员效率0.53吨/工。亏损508.2万元。
九、第一工程处
双鸭山矿务局第一工程处,位于尖山区东郊区,原长安煤矿东井所在地,北距长安屯约3公里。
第一工程处主要承担全局新建矿区的矿建工程、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3大施工任务。在矿建工程方面,先后承担七星、新安、双阳和东保卫4个矿区的井巷工程掘进任务。1974年至1985年,共完成井巷工程量41 961米,其中:下山井巷10 885米,平巷31 076米。1975年至1985年完成土建工程量179 613平方米,工作量4 250万元。1973年至1985年完成安装工程项目159件,完成安装工作量995万元。
1985年,该处有大型设备1 847台(件),设备原值1 157.9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 591.72万元。
该处行政和党群共设21个科室、10个直属单位和5个施工工区。到1985年末,有职工2 788人,其中:工人2 375人,干部413人。
十、第二工程处
第二工程处(以下简称二处)位于市尖山区东南郊区,在一马路东端。
二处是由矿务局第一建设公司分离开来的。1980年1月从矿务局建设公司抽调矿建二队,土建二队,部分机电和机关干部组建的处级单位,称矿务局第二建设公司,1981年2月20日易名为第二工程处。1985年4月18日,矿务局将1983年10月组建的第三工程处(集体企业)与第二工程处合并,仍称第二工程处。
二处自1980年成立以来,承担主要任务是新安煤矿的矿建、土建、设备安装3大工程。1980年1月接替第一建设公司,继续承担新安煤矿建设任务,直到1984年10月投产,共完成矿建工程量22 845米,土建工程量243 675平方米,安装各种设备34台(件),完成矿建、土建、安装总工作量281.95万元。1985年有固定资产原值1 068.5万元。
二处机关党政设14个科室,11个直属单位。现有职工2 464人,其中:大集体职工1 558人,干部249人。
十一、选煤厂
双鸭山矿务局选煤厂(原称中央选煤厂),位于市区西南尖山脚下的安邦河畔,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双鸭山选煤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该厂年计划生产能力150万吨,担负矿务局部分原煤的洗选加工任务。
双鸭山矿务局选煤厂筹建于1952年。1956年8月15日开始兴建,1958年9月20日正式投产。
选煤厂1985年末有固定资产原值3 208万元,设备1 880台。1958年至1985年共加工原煤4 357万吨。洗精煤2 696万吨。累计上缴利润18 955.94万元,税金累计达6 771.67万元。
选煤厂行政和党群现设17个科室,直属单位9个。职工总数1 312人,其中:干部170人,工人1 142人。1985年,入洗原煤2 273.6万吨,洗精煤137.88万吨,工业总产值完成7 869万元,上缴利润1 422万元。
十二、机电厂
矿务局机电厂位于市尖山区秃顶山北麓,东邻长安变电所,北与运输处机车车辆厂相近。厂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
机电厂是由机械工厂和电器工厂发展起来的,有近40年的历史。随着双鸭山矿务局煤炭事业的发展,旧厂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78年,矿务局投资2 500万元,开始建设建筑面积46 995平方米的新厂区,1984年12月29日竣工。该厂主要是修配和制造矿山机械设备。
1985年该厂行政和党群共设18个科室,10个直属基层单位。有职工1 431人,其中干部183人。
1985年,全厂共有设备772台,定型产品达到1 500多种,总产值完成80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 178.3万元。
十三、材料总厂
材料总厂位于尖山脚下,立体交叉桥西侧,东南临北秀公园,北与选煤厂相邻。1985年末,总厂下辖6个生产厂和1个生产劳动服务公司,占地面积为43万平方米。
材料总厂主要生产建材、火药、小五金、纸箱等煤矿用品。建于1966年5月,隶属矿务局供应处领导。1972年列处级单位,隶属矿务局。到1985年末,材料总厂行政和党群共设19个科室,下辖9厂1科,有正式职工1 673人,其中:生产人员1 218人,干部82人,专业技术人员30人。
1985年,材料总厂完成产值1 020.4万元,销售收入1 048.5万元,效率6 245元/人。现有固定资产原值1 729万元,净值为1 251万元。
十四、电务厂
电务厂是担负矿务局、市区供电和矿区中枢通讯任务的辅助单位。坐落在尖山区,位于中心站铁路南侧,占地面积8 000平方米。
电务厂的前身是矿务局机电科保修组,建于1950年2月。1985年4月,电务厂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直属矿务局领导。截至1985年末,电务厂党政设12个科室,3个车间和1个生产劳动服务公司。有职工594人(不含大集体职工),其中:技术工人463人,干部77人。
1985年,矿区电力网共有输电线路25条,总长283公里,实际供电量50 630万度;矿区行政通讯系统有交换机16台,总容量约6 000门;装有拨号式自动电话机和按键式电话机4 500台;电费收缴2 129.6万元,利润66.1万元。
十五、地质测量队
矿务局地质测量队位于尖山区东平行路南端。它的前身是矿务局手钻队,成立于1948年,1966年10月,列科级单位,隶属矿务局领导。
1985年7月1日,地质测量队升格为副处级单位,下设10个科室和1个劳动服务公司。全队现有职工395人,其中:干部65人,技术工人211人。
从1961年到1985年的25年中,施工1 029个钻孔,总进尺21.45万米,共提交地质报告或资料37件,探明增加储量13 004.3万吨,升级储量197 897.6万吨,完成大地测量267.35平方公里,绘制各种比例地形图40余份,造标78个。
十六、驻双单位——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一一○地质勘探队
一一○地质勘探队机关坐落在尖山区,东邻二轻工业局,西与纺织公司、机械电子局机关相连。
一一○地质勘探队于1951年2月建队。当时称双鸭山矿务局钻探队,1952年易名为双鸭山钻探公司,1955年8月,根据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统一规定,双鸭山钻探公司改为一一○地质勘探队。该队主要担负双鸭山矿务局煤炭资源的勘探任务。
自1953年至1985年,钻探进尺累计111万米。
该队机关行政和党群现有科室28个,队直属单位8个,职工总数1 159人,干部268人,现有固定资产原值959万元,设备146台(件)。1985年,开钻15台,钻探总进尺4.89万米,全年完工76孔,月台效率331米,煤芯采取率为88.3%,获得煤炭储量2.7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