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网路
第五章 供电
第一节 网路
第一节 网 路
1944年(民国33年),日本侵略者为开发“富锦炭田”,开始架设佳木斯至双鸭山的高压输电线路,到“八·一五”光复前输电铁塔工程竣工。
1947年,双鸭山矿务局利用日本侵略者遗留的铁塔,完成架线工程。佳木斯发电厂于1947年12月29日正式对双鸭山矿区送电。经过38年的发展演变,到1985年末,全矿区已有高压输电线路27条。其中:由合江电业局变电所输入矿区变电所的电源线路 5条;矿区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17条;衔接于矿务局电网,由矿务局向外转供的输电线路 5条。此外,由矿区各变电所输出的送、配电线路已达158条。
一、电源线路
双鸭山矿区电源,在1947至1973年的26年间,由佳木斯电业局佳木斯发电厂提供。1973年后,由合江、鸡西、牡丹江等地的发电厂联合组成的黑龙江东部电网提供。至1985年末,矿区共有电源输电线路 5条,即:“福尖线”、“双长甲线”“双长乙线”、“双集线”和“双西线”。
以上5条电源线路,计长55.71公里,1985年总受电量为50 630万度。其中:矿务局用量为36 363万度,转供电量为14 267万度,最大负荷量达到83 462千瓦。
双长甲、乙 2线和“双集线”福利至集贤一段,产权属于双鸭山矿务局,其余产权属合江电业局。
二、矿区内输电线路
矿区内各变电所间的高压输电线路,多年以来,迭经演变。至1985年末,共存 17条,即:“东西线”、“尖东线”、“尖集线”、“长尖甲线”、“长尖乙线”、“长宝线”、“长七线”、“七双线”、“七新线”、“新双线”、“宝卫线”、“七卫线”、“长宝四支线”、“长七四支线”、“六井甲线”、“六井乙线”和“长七宝支线”。
以上17条矿区变电所间的输电线路,总长为169.47公里。
三、转供电线路
转供电线路,是指接于矿务局60千伏电力网上,由矿区内相关的变电所出口,把合江电业局的电源,转供给地方煤矿和农场的输电线路。共有5条,即:“西桦线”、“集升线”、“集二线”、“农场甲线”和“农场乙线”。
以上5条转供电线路,总长36.66公里。
四、配电线路
配电线路是指由矿区各变电所配出的二次线分别输入井口变电所或提供民用的配电线。截至1985年末,共有 158条。其中:岭东变电所配出17条,岭西变电所配出16条,四方台变电所配出15条,宝山变电所配出14条,集贤变电所配出19条,七星变电所配出15条,双阳变电所配出18条,新安变电所配出16条,东保卫变电所配出9条,长安变电所配出6条,尖山变电所配出13条。电压等级:岭东、岭西两变电所配出的线路为3千伏,其余均为6千伏。产权除尖山、长安两变电所配出的部分线路18条以外,均属所在煤矿。
双鸭山矿务局所在地尖山地区由尖山变电所配电。到1985年末共有配电线路13条:东井甲线、选二线、材总线(尖四线)、东井乙线、机电厂线、选一线、尖干线 (尖一线)、水二线(农业二号线)、水一线、电台线(机要线)电容器线(本所)、农业线、钢铁线。电压均为6千伏。总长度9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