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四章 机械电子工业

第一节 沿革


  
                 第一节 沿  革
  解放初期,双鸭山没有机械电子工业。随着双鸭山矿区的开发和建设,机械电子工业也相继产生。
  1952年,以铁匠炉为雏型的机械工业出现。到1954年,双鸭山先后建立了7家个体铁匠炉。归矿区工商联管辖。这7家铁匠炉都是原始的土烘炉,全靠拉风匣轮大锤从事手工作业;产品主要有锄钩、锄板、镰刀、大车轴、挂牛马掌等。这7家铁匠炉共有个体职工33人,年工业总产值1.7万元。
  1956年初,党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7家私人铁匠炉,公私合营成“铁炉社”。企业性质由私人个体企业变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铁炉社”分3个营业点,尖山区设总社,岭东、岭西设分社。共有职工47人,年工业总产值3万元。
  1956年6月,原铁炉社3个营业点合并到尖山地区 1个地点,企业名称改为市机铁社(即:现市红星机械厂)。是建市后的第一个地方机械工业企业,企业的性质由小集体转变为大集体,共有职工78人。
  1958年“大跃进”,机械工业先后建立了岭东红旗厂、岭西铁木社、宝山铁工厂、尖山区南小市前进五金厂等4户企业,机械行业职工人数增到400人。
  1962年,实行国民经济调整,精简整编,机械企业工人数减少30%。
  1963年,建立了双鸭山市第一个生产电瓷产品的机械工业企业——市陶瓷厂,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65年,又建立了市机修厂。
  1966年,市地方机械工业已有6个生产厂家。即:市机械维修厂,市红星机械厂,前进五金厂,岭东机铁社,岭西机铁社,宝山铁厂。共有机械工业职工390人,主要机械设备47台,年工业总产值76万元。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轮胎模具、大锤、尖镐、民用炉具、羊角锤、刨锛、低压电瓷等。
  1967至1977年,机械工业企业又增加了3家。即:电工仪表厂,螺钉厂,汽车修配厂。至此,全市共有9家机械工业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6家。共有机械设备84台,固定资产560万元,职工总人数1 780人。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50万元,利润达47万元,人均劳效4 500元。
  双鸭山市电子工业于1970年6月诞生。1972年1月,2CP二极管试制获得成功。当年产量达到58 527支,创产值10万元,实现了当年试制,当年投入批量生产。
  1978年4月,市委、市革委决定成立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将原工业局管辖的市机械厂、市汽车配件厂、市电表厂、市晶体管厂、市汽车配件公司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划归市机械电子工业局管辖,有全民职工447人,固定资产总值263万元。同年9月,将市第二轻工业局管辖的市红星机械厂、市电瓷电器厂、市开关厂、市起重机厂、市轮胎机械厂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划归市机械电子工业局管辖。这时,全局共有企业10家,职工人数1 324人,固定资产573万元。主要产品有手拉葫芦、减速器、平口钳子、电表、轮胎模具、硅元件、胶盖开关、熔断器、工程车、低压电瓷共10种。年工业总产值786万元,年利润3万元。
  1980年,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建立了市陶瓷厂、市电影机械厂、市锅炉维修厂3个企业;同年又成立了局劳动服务公司,翌年又将市冶金局管辖的市制氧厂、市铸造厂划归市机械电子工业局管辖。
  1984年2月,撤销市冶金工业局,其职能划归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市机械电子工业局改为市机械冶金电子工业局。
  1985年,主要产品有:手拉葫芦、减速器、低压电瓷、高压电瓷、胶盖开关、螺旋熔断器、温水锅炉、高压硅堆、整流管、平口钳、锅炉水泵、开关板表、电影倒片机、通讯器材、矿山充电架。主要设备279台。固定资产总值807万元,流动资金961万元,职工人数2 114人,年工业总产值1 163万元,年实现利润67.2万元,上缴税金65.6万元。